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广场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憩、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城市广场具有休闲娱乐,文化传承、安全保护等多重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广场规划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城市在规划广场时要从当地规划用地、历史文化等特点出发,将城市特色渗入设计之中,避免千篇一律、华而不实等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白宇 《美与时代》2014,(12):44-45
平面设计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试图将图形、文字、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使平面设计具有秩序美,并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最终实现对商品促销的目的。但是,我们应该对平面设计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既要认识到平面设计丰富了我们的审美体验,又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批判能力,避免丧失了基本的价值判断能力。即试图从审美学的角度来帮助我们来更深刻的理解平面设计。  相似文献   
3.
从不同的角度疏解《庄子·逍遥游》一直是学界的热点。通过对《逍遥游》文本的细致疏解,拈出“无己”与“无用”这一对概念,进而考察每一个概念的含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庄子看来,“己”与“用”存在密切关系,有“己”才谈得上各种具体之“用”,从而产生功用和利害观念,最终将人引入“有待”的各类条件限制之中。因此,庄子希望消除一“己”之偏私,以至“无己”,以脱离条件限制之域,摆脱一切功利性具体之“用”,进入“无待”的“逍遥”之境,也即“无用之大用”。因此,“无己”是“无用”的基本前提。同时,由“无己”开启的“无用”又是庄子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的独特言辞,《逍遥游》以尧与许由对待天下和治天下的态度将这一点加以彰显,并最终由“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无为逍遥的道体意象将个体的自适其适和天下秩序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吴宗宪 《心理学报》1996,29(1):104-109
对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律心理学发展状况作了述评。全文包括3部分:对相关概念(犯罪心理学、审判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的辨析;欧洲大陆国家法律心理学的现状;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5.
ICU临终病人治疗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CU临终病人治疗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下)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0034)刘秀文,李莉,冷强北京医科大学医学伦理学教研室(100083)李本富上述抢救组病人在死亡前48小时所接受的各种治疗,大部分对病人当时已无意义,如CPR应是诊断意外发生心...  相似文献   
6.
当代美英法律心理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宗宪 《心理学报》1991,24(2):106-114
本文概述了当代美英法律心理学研究的状况,着重论述了它的主要研究领域:证人证言,讯问与供述,法庭心理学,陪审团研究,犯罪心理学,被害人心理学以及司法程序心理学,这些内容对于深化我国的法律心理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把醉酒驾驶认定为犯罪后,“醉酒驾驶(简称醉驾)”成为了目前国内法学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醉驾一律入刑”和“醉驾并非一律入刑”的争论。从法律解释学角度分析,这两种学术观点都是解释学的必然产物。从法律解释学和法律实践的双重角度进行对比,发现前者之于后者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8.
刘援朝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1):10-10,21
现实生活中的许许多多实际问题,都需要法制心理学,正如法律结构不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但如果没有心理学的知识,也就不能解决法律中的许多基本问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心理学研究所已是势在必行之举。  相似文献   
9.
包括现象学在内的传统哲学,对待陌生经验的态度,一直在主体对陌生者的侵占与陌生者对主体的剥夺这一两难中摇摆。为此,瓦尔登费尔斯提出了一种“严肃对待陌生经验的彻底性”的陌生现象学。他从对秩序的分析中引申出划界概念,正是在划入与划出的活动中,划界者自身与陌生者得到同时及一体的创建。陌生性对自身及其本己领域的预先渗透,决定了陌生经验的“感受-回应”图式相对于意向性的优先地位。鉴于德、法两国的现象学在本己与陌生这两个极点之间相互激荡、彼此塑造这一思想背景,瓦尔登费尔斯作为“居间历事”的陌生现象学可谓“德法共生”之典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法治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法治作为当代中国所追求的社会治理模式,其运行过程离不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引领和动力支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这一法治价值具体表现在它不仅是创制良法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于法律的有效适用和广大公民的自觉守法行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