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宗派正统观念兴起于晚明禅林,临济宗密云圆悟一系通过编撰灯录、制作嗣法证明、建立传法丛林等措施,逐步构建起一个具有“正统性”意义的传法系统,将原本零散的地方寺院联结为寺院网络。隐元隆琦受法于密云法嗣费隐通容,后东渡日本建立黄檗宗,并将宗派正统观念与传法丛林制度带到日本,对日本佛教黄檗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绍琦是一位被当代中国学术界几乎遗忘了的明代中期四川禅宗临济宗高僧,由于资料的缺乏,人们对其禅学思想无法加以深入研究。四川石经寺方面最近推动了对于绍琦的研究,寻访并影印发布了绍琦的语录,使得学术界对于绍琦的深入研究成为可能,这一研究将改变人们对于明代禅宗史的传统看法。作为一种基础性研究,本文简要介绍绍琦研究所需要的基本资料,并梳理绍琦的生平事迹,研究其法嗣成员,以使人们对于绍琦有一个基本的学术性了解。  相似文献   
3.
一指禅     
一指禅,是天龙禅师启悟俱胝和尚始用的一种法门。《景德传灯录》卷11《天龙和尚法嗣》条下云: 当婺州金华山(今浙江省金华县境)俱胝和尚初住庵时,有一位名叫实际的居姑来到庵中。这位尼姑戴着笠子,执着锡杖,绕师三匝,云:“道得即拈下笠子。”三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日:“日势稍晚,且留一宿。”尼曰:“道得即宿。”师又无对。尼去后,师叹日:“我虽处丈夫之形,而无丈夫之气。”拟弃庵往诸方参寻。其夜山神告曰:“不须离此山,将有大菩萨来,为和尚说法。”  相似文献   
4.
向慧 《中国宗教》2015,(2):78-79
在日本东京市中野区的繁华街道上,有一片竹垣围起的庭院,庭院外墙悬挂着巨幅的达摩画像,画边题为:莫妄想。这里就是东京多宝山成愿寺了。成愿寺是一所禅宗道场,传承曹洞禅法。曹洞禅由道元禅师(1200-1253)传入日本,他于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来到中国,两赴天童山,成为中国禅宗曹洞宗第十四代法嗣传人。归国后,道元禅师于宽元二  相似文献   
5.
<正>石头希迁(700-790),唐代端州高要(广东肇庆市)人,俗姓陈,其在南岳石台结庵传法半个世纪,人称“石头和尚”。石头希迁为六祖惠能大师门下首座青原行思禅师的法嗣,是中国禅宗南宗五宗七派中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之近祖,生前著有《草庵歌》《参同契》,其禅法要领传承六祖惠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般若禅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