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花威 《中国宗教》2017,(1):54-55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应该爱国爱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他人施与慈悲和爱心,坚持团结进步、和平宽容,防范宗教极端思想和宗教暴力,防范邪教蔓延,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  相似文献   
3.
东晋高僧慧远学兼道、儒、释三教,对礼学、玄学颇有造诣。这样的学术背景,对慧远弘赞佛法,并取得士大夫阶层的理解与支持极为有利。其生活于东晋时期,正是佛教开始中国化的重要阶段。所谓中国化,就是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向儒道理论靠拢。这里的靠拢,就是一个如何解释的问题。在不改变根本教义的前提下如何进行调整,就成为一个关乎中国佛教存亡的大问题。慧远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地藏菩萨以形像多样而著称,披戴风帽像最为典型突出但并非出自经典,而与唐代《道明和尚还魂记》有密切关系。山西临猗出土的绢画更反映出其演进过程。通过地藏菩萨主要类型的梳理,可知地藏信仰发展过程中,形象特征也有重要作用与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佛教徒曾经长期以"高尚其迹"相标榜,坚持出家不拜俗的印度传统.一些固守儒家传统的人士攻击佛教"无父无君",损害了封建纲常名教.从东晋至唐朝,朝廷举行了多次关于沙门拜俗的争论,其中以东晋成康、元兴、唐高宗龙朔二年的争论最为激烈.中国佛教僧人在元代彻底地改变了出家人不拜俗的戒条,接受了儒家忠孝至上的政治伦理原则.中国佛教与王权的关系体现了中国佛教以出世的精神服务于现实政治的伦理关怀,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的民主精神和对外来宗教文化的宽容态度,体现了儒家的忠孝伦理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佛教"契机契理"的圆融精神.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魏晋南北朝中国社会政治背景的分析后,论证佛教借助儒家的忠孝仁义等思想,改变了佛教超脱政治的倾向,为现实的王道政治服务,才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实质上是佛教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1995年8月28日,第一次访问了中国佛教念伟的发祥地——庐山东林寺和西林寺。经过整修以后的东林寺的伽蓝堂宇,庄严整齐、令人眩目。东林寺由果一法师(1922-1994)全力复兴,现在的住持是传印法师。这次就是应传印法师的邀请而参拜庐山的。十几年前,传印法师曾在佛教大学研修,与现任增上寺法主的藤堂恭俊先生有着师生之缘。佛教大学的师生员工借此胜缘,组团访问了庐山东林寺。庐山东林寺因慧远建立白莲社、倡导念佛而知名。我曾从家本善隆先生的讲课和著作中得知,因而一直向往着有机会参拜东林寺。但在十年前,狮子谷法然院的前住持…  相似文献   
8.
岳辉 《宗教学研究》2000,2(2):117-121
本文在对魏晋南北朝中国社会政治背景的分析后,论证佛教借助儒家的忠孝仁义等思想,改变了佛教超脱政治的倾向,为现实的王道政治服务,才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实质上是佛教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佛教(汉传与南传)、耆那教的记载并且参考印度与中国学者的相关著述对沙门思潮的代表性人物及思想进行比较详细的论述。其中重点论述、分析了富兰那·迦叶的无作为论、婆浮陀·伽旃那的七元素说、阿耆多·翅舍钦婆罗的无作为论与散惹耶·毗罗梨子的怀疑论。佛教与它们共同构成沙门思潮,一方面它们与婆罗门教形成对立并互相斗争,另一方面沙门思潮各个教(学)派之间也存在着矛盾与斗争。佛教正是在与其它诸种学说、思潮的碰撞、斗争中不断壮大丰富自己,从而发展成为世界宗教的。  相似文献   
10.
沙门天王是佛教四大天王中的北方护国天王,其造像最早可能出自汉唐时期西域强国于阗,其护国信仰鼎盛于唐代。随着毗沙门在民众中盛行的增强,其所具有的功能不断拓展,从护佑国土、护持佛法到送财迎福无所不能。通过对毗沙门天王的护国神性、护法神性、财富神性的探析,以阐明毗沙门天王的多级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