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江南地区漆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漆工艺的发展,还是功能内涵由实用向精神、审美的多元拓展,均完整地呈现了我国漆文化的演进。因此,研究江南地区漆文化历史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漆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代江南地区出现的台律融合现象发端有二,一是律学僧向天台止观的亲近,一是天台传承中对律学的探求与弘扬,双向的进程导致台律双弘并在宋初发展成二宗兼挑,终以律学融入天台为尾声。在此融合现象中,呈现了江南地区在四分律传承中由相部律到南山律的轨迹变化,以及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宗派”之间融合发展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3.
正施道渊是清代初年江南地区著名高道。他一生致力于弘道兴教,成绩显著,对于苏州道教乃至江南道教的发展都作出过十分重要的贡献。施道渊是清代初年江南地区著名高道,全真、正一兼修,各有所长,声名远播。他主持苏州穹窿山,获清廷赐额"上真观",使穹窿上真观成为"吴中道院之盛"。他创立穹窿山道派,成为正一神霄支派,"从而使神霄派的历史延续至清,并传入台湾"。1他主持编修《穹窿山志》,成为著名的道教志书,为穹窿山和江南道教历史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龙门派几成全真道之主脉,传遍大江南北,江南地区尤盛。本文对龙门派研究中存在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在江南传播的龙门派承丘处机之传,形成了"龙门心法"的传承系统,虽然出现了一些分支,但大都具有崇拜吕祖、精严戒律、重视内丹、与正一道相融合等特点。龙门派推动了全真道在江南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这是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对江苏省镇江市焦山定慧寺的描述。焦山定慧寺,古称普济禅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古道场,是江南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记录中国佛教禅宗源流历史的古代文献《传灯录》称其为历代祖庭,素有“教下”传统。唐代,玄奘大师的弟子法宝寂来山创建大雅宝殿,宋代改称普济禅院,元代改名焦山寺,后毁于火。}{月宣德年间,觉初和尚发心重建,寺庙现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黄河流域的佛教称为北方佛教,长江流域的佛教称为江南佛教。南朝四百八十寺,指的就是江南佛教。  相似文献   
7.
苏州是清代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清代前中期,道教在苏州地区的发展有何特点,又是如何进一步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的,相关研究较少。从现存清代苏州道教碑刻资料中,可窥清代前中期苏州道教发展状况之一二。  相似文献   
8.
清代社仓的兴废及其原因--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鸿山  王卫平 《学海》2004,16(1):131-135
社仓是传统社会备荒仓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隋朝所设义仓 ,因设于民间 ,故也有社仓之称。但随着隋唐时期义仓移至城市 ,社仓不复存在。南宋朱熹立社仓法 ,为后世沿用 ,标志着社仓的复兴。清代曾于雍、乾年间大力推行社仓建设 ,但旋兴旋废 ,究其原因 ,是因为社仓制本身存在缺陷 ,而清朝后期吏治的腐败也加速了社仓的衰败。  相似文献   
9.
《中国天主教》2000,(3):29-30
杨家桥天主堂位于苏州古城外西面,紧靠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教堂历史较悠久,大圣堂建于1892年,外观具有江南地区的古建特色,内部结构为砖木的西洋哥德式,为江南地方古老的教堂之一。杨家桥堂教友颇多,约一万五千人。教友绝大部分为渔民和农民。教友分布在苏州市郊区和吴县市各乡镇。在锡山市的部分乡镇的渔民,如硕放、新安、胡珠等等,也属于杨家桥堂管辖。1980年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后,杨家桥堂修复开放,十多年来,杨家桥堂的教务工作在正常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上,在爱国爱教的旗帜下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方针的指弓I下,做了很多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