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李国臣 《法音》2023,(10):65-70
一、引言我国东北地区,位处与韩日两国佛教传播、交流的重要节点,千百年来,为佛教文化交流互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佛教最初传入我国东北的年代、路线及流布,限于正史资料匮乏,民间传说很多又欠缺实证,长期以来,学者们虽孜孜以求,但其源流脉络尚不清晰。20世纪后,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一批带有佛教色彩的汉晋文物被陆续发现并公诸于世。这些极具研究价值的成果,无疑对东北佛教溯源提供了突破性佐证。  相似文献   
2.
论汉晋之际道教地理学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教地理学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笫一,创教布道的需要。笫二,神仙信仰的必须。第三,修道成真的基础。其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其中包含着先秦神仙家、秦汉方仙道及后来的道士们的上千年的实践经验、研究心得及科学成果。故从东汉张陵开创道教二十四治,到魏晋时期洞天福地说的问世,道教中人即十分重视对地理、环境的观察研究,从而构成了一门独具特色的道教地理学。  相似文献   
3.
在《论语》注释史上,援引《易》之经传以注解《论语》,是汉晋时期《论语》注释的突出特色。本文比较全面、系统地考察了这一时期援《易》注经的必要性、可能性、分类及其各自特征,并通过考察援《易》解《论语》中的孔子形象进一步加以补证。深人探讨汉晋《论语》注中的援《易》注经及其所彰显的时代风貌,并从中管窥孔子形象及其流变,既能显微出两汉经学与魏晋玄学的学术传承及其转向,更可对后者的中心问题——圣人观及其玄学家所发挥之玄学新义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东汉末年,社会黑暗,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太平道与五斗米道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刚出现于世人面前的道教多是民间道教,对当时正处于苦难之中的百姓提供了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抚慰。太平道随着黄巾起义的失败而消亡。张鲁降曹之后,五斗米道从汉中走向四方各地,并逐渐产生分支。其中一支慢慢地从民间走向上层,对乡里秩序的影响越来越小。另一支因受到打压且教派混乱,逐渐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对乡里秩序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