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文分"崇尚汉易家法"、"融通汉易师法"、"批评图书易学"种"学术价值与思想意义"四部分,论述了乾嘉著名易学大师惠栋的易学研究。论文指出:一、惠栋研究《周易》,重视汉易的家法,融通汉易师法,提倡复归汉代的象数易学,体现了他对传统易学的继承与超越;二、作为经学大师,惠栋企图借鉴汉代象数易学理论来指导易学研究,既是他诠释易学当代价值的认真尝试,也是他以独特的方式延续了象数易学的生命;三、惠栋梳理汉易各家源流、勾勒其象数学特点,祛除宋儒图书易学中的臆说的流弊,成为清代易学研究的一个成功典范,具有转变当时学风与确立十八世纪经学研究方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惠栋《周易述》的治易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述>是惠栋一生治<易>的结晶,是乾嘉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易学著作,其主旨在于发挥汉易传统.作为引导乾嘉易学发展方向的易学著作,其治易特色可归纳为:尊汉法,以象数解<易>;重小学,以文字、音韵、训诂知识解<易>;贯通群书,纳入多学科以解<易>;追求古义,改易经文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汉易卦气学中阴阳二气消长运行的原理保留了先秦《易传》和《礼记.月令》中尊重自然规律的思想,同时也发展了《月令》中的阴阳灾异思想;天人感应的原理是源自《洪范》“五事”“五征”思想,而于战国后期以来被加以充分发挥并在技术上加以细化的天人感应论;五行生克原理是用来说明造成某种灾异的具体原因的,对卦气占筮体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由五行生克理论派生的五行运数理论,主要被用于讲王朝兴衰更替问题,阴阳二气消长运行的理论对于气论哲学的发展还是有积极影响的。天人感应理论有为人道正义寻求支撑的意义,但卦气学繁复的技术细节冲淡了这种意义,而用五行运数理论解释世运兴衰朝代更替,在本质上与天人感应学说是有矛盾的。  相似文献   
4.
孔颖达的易学诠释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颖达编撰的《周易正义》是唐代易学诠释学的代表作。孔疏从王弼易学基本原则出发 ,吸纳了汉易象数学方法 ,以其取象与取义相结合的鲜明特色 ,对《周易》的体例、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形成 ,对《周易》所蕴涵的原理 ,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解释。孔颖达的易学诠释学深刻影响了唐宋时期易学和哲学的发展 ,成为汉易向宋易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梁韦弦 《中国哲学史》2012,(2):38-43,31
本文经过考证认为,汉魏学者将《说卦传》的八卦方位与汉易卦气六日七分术的四正卦说混为一谈是错误的;康有为、顾颉刚以"《说卦传》与汉易卦气图相合"为理由指《说卦传》为汉人所作是不能成立的;古今一些学者用汉易卦气说对《周易》经传所作的种种解释,皆无切实根据而错乱悖谬。  相似文献   
6.
易学是成玄英<庄子疏>诠解<庄子>的重要文化因子.他不仅援引<易>文,而且熟悉汉易与王弼易.基于道教重玄学的宗教立场,他还对八卦方位进行了暗用.发掘<庄子疏>的易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代中期易学流派众多,宋易学继续存在,汉易学得到复兴,兼采汉宋的易学出现,又有构建易学的新尝试.诸如此类,使这一时期的易学呈现出广博及多元化的趋向,可谓进入了对传统易学的整理与总结时期,也可以说是集传统易学之大成.因此研究清代中期易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