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读《佛教文化》96年第6期法宏大文《狗子有佛性你无佛性?》后,受益良多,但也有不敢苟同之处,使我这个门外汉不能不言者。特撰文求教诸方大德及法宏师。文章开头说:“幸好得遇几位禅门大德。为我指了个入处,几经磨砺,得了个歇处,方知确有生死可了。”法宏师得个“入处”是什么?“歇”的程度是怎样?值得仔细推敲。所谓的“入处”,如果是文章第三段所说的“真正修禅有证,‘欲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便是真实不虚之境界,我们不必想改命运,改造我们自身就是改造我们的命运。”请问此“心”是常?是无常?是既有常又无常?还是非…  相似文献   
2.
李翚 《法音》2022,(1):31-34
<正>近现代佛教报刊的兴办,被认为是佛教复兴的一大标志。目前为止,出版总数虽难以确定,"但很有特色,主要表现为数量多、参与面广、内容繁杂、有个性,反映了佛教界各种不同势力和不同组织的要求"[1]。民国的佛教界,可以概括为改革与保守两大阵营,"这一新旧之争持续了整个近代佛教史,并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佛教的发展态势"[2]。以太虚及其追随者为新派,而冶开、圆瑛等皆为旧派。双方争论的一个主要形式,就是通过各自主导的报刊展开论战。但是因为报刊本身就是新事物,是革新派愿意接受与喜欢使用的新工具,所以就力量对比而言,  相似文献   
3.
在晋宋之际,谢灵运是名士、诗人和佛教学者,慧琳则是当时名僧,乃有“黑衣宰相”之称。史载他们有一定的交往,但语焉不详。本文挖掘相关文献,梳理他们各自佛教活动的线索,标注他们交往的结合点及其情形,认为他们的交游以及与刘义真、颜延之的聚合,除了基于政治目的之驱动,还缘于性格相近,趣味相投等因素,而在顿、渐悟之争中,他们问难与答辩,尖锐精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2010年8月2日-7日在日本东京庆应义塾大学山田校区举办的第九届柏拉图研讨会以"柏拉图的<理想国>"(Plato's Politeia)为题,汇聚数百名当代学者,全方位地检视这部巨著中对城邦、灵魂、善、形式(理念)、诗歌等诸多主题的反思.本文略记大会盛况及日本古典学界观感.  相似文献   
5.
张奎志 《世界哲学》2006,2(2):29-36
“诗与哲学之争”是西方历史上的一个古老话题,也是贯穿整个西方历史的一个永恒话题,而德里达则对“诗与哲学之争”这一命题进行了解构,他从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目的出发,通过对隐喻和哲学之关系的分析入手,解构了西方“诗与哲学的论争”这一命题,实现了哲学与文学的融合,并通过对“补充”概念的哲学内涵的挖掘,进而解构了“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17、1 8世纪在欧洲的天主教文化和儒家学派的交往中 ,围绕着“礼仪之争”的问题 ,欧洲的文化视野逐渐形成了三个孔子形象 ,即天主教圣徒孔子、苏格拉底孔子和斯宾诺莎孔子。三个不同的孔子形象是欧洲文化在“以己度人”的视角下 ,在不同的时间段中形成。它们可以反映 1 7、1 8世纪欧洲思想从天主教神性走向启蒙理性的脉路。我们从中能感受到不同文化交流中的一些较深层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詹文杰 《世界哲学》2012,(5):40-53,161
本文首先追溯了"诗"和"哲学"在古希腊语境中的原始涵义,并对柏拉图批评诗的思想史背景做了某种程度上的还原。在这些铺垫之后,文章的主体部分详细阐明了柏拉图如何在"教化"和"真理"这两个基本视域中展开他的"文艺批评",并且指出了这两种视域之间的内在张力。文章的最后部分对如何确认诗与哲学各自的地位做了几点提示。  相似文献   
8.
一元论与多元论之争是道德心理学领域近些年最为活跃的理论交锋之一。道德一元论认为所有外在的道德现象与内在的道德结构都可以用一种因素来解释。道德多元论则认为道德不能只用单一因素来解释,而是存在多个不同质的道德维度,且具有文化敏感性。对应道德理论和道德基础理论是这场争议的典型代表。双方就伤害的解释力、道德失声现象、模块化道德与洁净维度独立性等方面展开论争。未来研究应从三个具体方面进一步探索道德之一元论与多元论难题,进而保持道德心理学领域的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的角度看,生命伦理之争是文化之争.也就是说,生命伦理之争的背后是不同文化传统之间、同一文化内部不同派别之间、对同一经典的不同诠释之间的争论.然而,东西方文化之间,以及同一文化内部各派别之间也并非完全不可通约,未来生命伦理学的发展必须保持其普世性和多元性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齐文化在汇入中国传统文化“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之中后,以新的形式和形态继续向前发展。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全面整合之后的流变之一是与秦汉时期的经学合流,形成了齐派经学。本文就汉代经学的今、古文之争的历史背景、汉代经学的今、古文之争的概况以及齐文化对今古文之争的影响等方面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