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卓新平 《天风》2018,(9):57-57
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在当代中国尝试的"对话"和"沟通"带来了积极响应,产生出深远影响。由此,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对其态度不再限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之层面,而更追求达到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境界。其传统意义上的"统战"工作亦不再停留于社会、政治表层上的"和平共处"或"统一共存",而是深入到思想、心理、价值、意义层面上的理解和沟通,旨在一种"心"的统战,促进双方的"同心""同德",以使这种"统一战线"能真正具有双方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精神认同、思想信任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香港地区六宗教领袖座谈会,由佛教、天主教、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道教联合组成,成立于1978年,目的是促进不同宗教团体间的交流、团结与合作,以发挥宗教的推动力,切实为香港地区社会作贡献。在过去40多年间,就各项社会民生议题、政府政策等发表过多次联合声明。香港地区六宗教领袖座谈会定期举办思想交流会,大家互相对话、互相尊重、互相礼让,以“和为贵”的理念互相学习,求同存异、同舟共济,携手合作共建和谐共融的社会。香港地区六宗教领袖曾在香港地区公园为纪念互相交流合作25周年的情谊,立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道:“求同存异、和衷共济”,表示不同宗教之间的真诚交往。  相似文献   
3.
秦小林 《天风》2014,(3):10-11
<正>但愿我们本着互相尊重、求同存异、追求合一、呈现多元的原则,一同彰显在基督里的丰富多彩。目前中国基督教会实行联合礼拜,并无统一的礼仪规范。但不少教会,尤其是一些城市教会还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具有某些宗派特点的信仰礼仪。然而,由于现在教会的教牧同工大多都在后宗派时期信主,对"圣袍、圣带的穿戴"问题相对比较陌生。又由于原来各宗派背景的礼仪各有不同,于是在目前教会中,尤其是圣服的穿着方面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在此愿意与各位同工同道谈谈我的看法。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需要解释的是,文中介绍某些教派的礼仪特点,并非希望  相似文献   
4.
公元622年,由于麦加贵族和守旧势力对穆斯林的压迫,先知穆罕默德应麦地那“赫兹勒只”(Al-khazlaj)部落穆斯林的邀请,率全体穆斯林先后迁移麦地那,并引领大多麦地那人很快归信了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5.
一同工 《天风》2008,(20):4-5
高峰牧师在中国基督教第八次代表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曾指出:对不同信仰特点的信徒,必须遵循坚持联合礼拜、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坚持联合礼拜就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不恢复任何宗派或成立宗教组织,不挂宗教组织牌子,坚决反对境外宗派组织和机构分裂中国教会的企图……  相似文献   
6.
当前,宗教极端主义泛滥,给国际社会带来严重威胁。防止极端思想蔓延和暴力恐怖主义,需要国际社会和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建言献策,寻找有效解决办法。时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方金英《文明的交融与和平的未来》一书,提出了“文明的交融才能实现未来和平”这个中心主题,体现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等中华智慧,也是对西方一些组织和学者从对立的立场观察不同文明,强调“文明冲突”并欲以某一种文明“重建世界秩序”的悖论与自大的批判与回应。当前,出现了人为制造不同信仰之间的矛盾,挖深不同文明之间鸿沟的不正常现象,该书出版可为社会备方面认识伊斯兰教有所帮助,对穆斯林群众树立“去激进化”思想防线增强信心,为“去极端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倩 《中国宗教》2021,(3):80-81
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步与儒道两家会通,实现中国化的转变,这是中华文化与外来异质文化的一次大规模相遇与互融,也是世界范围内异质文化之间和平融会的成功范例。梳理佛教与儒家、道家道教之间求同存异、互摄互荣的历史过程与经验,对于当今正确处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以汉魏时期佛教的早期传播为例,对此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8.
《学海》2019,(5)
在今天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作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外交家周恩来亲自出访的国家超过18个,建交国家超过36个,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探寻周恩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交活动,分析他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所进行的设计,展示他为塑造中国国际形象、展示大国的魅力做出的卓越贡献。周恩来的思想与实践,为我们今天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