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克勒维奇的伦理思想展现了人在道德现实与道德理想的矛盾冲突中的痛苦体验。他认为,善与恶只是与主体有关系,它们体现在主体的行动中。一切都通过行动而开始和结束,行动才是真正意义上道德的源泉。为了去爱,我应该存在,但是为了真正去爱,我却应该不存在(忘我)。爱是对存在的超越,是对自我的放弃。人一旦存在,就被打上了一个永恒的印记。我们因而生活在"永恒的道德瞬间"。  相似文献   
2.
张荣 《现代哲学》2005,3(3):98-106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之间”受到后世哲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但往往只重视其中“心灵的伸展”这一向度.而忽视上帝的创造这一向度,忽视了永恒之维。事实上,上帝的创造和心灵的伸展这两个向度不可分割.前者规定后者,阐明时间的起源;后者反映前者,说明时间的存在和本质。后者受前者的制约。也就是说,心灵的伸展有一个界限,是不可超越的。当文德尔班强调奥古斯丁的形而上学是“内在经验的形而上学”时,他确认了奥古斯丁时间观的心灵向度;当吉尔松称之为“皈依的形而上学”时,则是强调“心灵伸展的界限”,即永恒上帝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生命之约     
妮子 《天风》2005,(2):46-46
一想到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我决不会独自一人穿越没有星星也没有月光的黑夜,心 就会幸福得无以言表,因为有你同在,但你知道我们更有一个永不悔改的诺言--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圣诞节过完了,看着弟兄姊妹快活而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想起了远在神学院读书的你。感谢上帝,为这平凡的人间创造了一个个温情的季节,更感谢上帝,把你带到我面前,让我成为一名传道人的妻子。岁月之河总是在心灵的海洋中潮汐起落,那一个又一个相识相知的日子啊,那一段又一段相依相携的时光,带着甜蜜和温馨,更伴着上帝的恩典和  相似文献   
4.
李科林 《世界哲学》2012,(5):99-108
作为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时间在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现代哲学中,对于时间的思考体现了对于生命本质的思考。本文以德勒兹的对于康德时间概念的批判为切入点,论证生命与时间的断裂实际上是理性主义思想发展的结果,进而论述德勒兹关于时间的三种综合方式。在德勒兹看来,以经验的绵延和涌动定义时间,张显了时间的生命内涵。德勒兹对于时间的重新思考使我们认识到沉寂在经验中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在此间所孕育创造的力量和革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书香永恒     
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 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科幻小说(Scence Fiction)起源于19世纪初,当进化论和工业革命的成功为科学(Science)与小说(Fiction)的联姻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之后,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开始发展起来并走向兴盛。时至今日,科幻小说的创作一直都密切关注着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关注着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关注着科学与人类的相互关系,科幻小说由  相似文献   
7.
寇有国 《天风》1996,(2):12-13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心里有一个错误认识:三自是为政治服务的,是为了迎合政府和社会制度的需要,不是信仰的对象,不过是权宜之计,是不得已而为之。尤其听到有人说“三自不属灵”、“三自工作就是草木禾秸”、“热衷三自就是爱世界”。这对于一个“  相似文献   
8.
陆月宏 《学海》2007,(6):55-57
本文首先阐述何谓永恒轮回,接着阐述了两种永恒轮回,认为永恒轮回与超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事实上表现了两种永恒轮回之间的紧张.本文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永恒轮回与超人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认为正是这种关系的既紧张又密切使得尼采晚期的哲学呈现出深邃而迷幻的矛盾色彩.  相似文献   
9.
吕斯布鲁克《精神的婚恋》中所谓无时间的"永恒的现在",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过去和未来,但有正在构造此现在的原记忆和原期待,因而可以被比作现象学视域中的时间晕圈。所以它既是单纯的——相对于客观时间和本真的时间晕圈之外的时间行为而言,又是多样的——相对于形而上学中超越的、抽象的实体而言。而"永恒的"恰恰意味着摆脱了可对象化的存在者的统治,无论这些存在者是感觉、印象、思想还是意愿与行动。这一永恒的现在的首要功能和显示就是爱。由爱引起的持续的欣享与痛苦,使得神秘体验的经验就像时间晕圈中的绽出一样是站出的(或出神的、迷狂的)。它自身就是那带有三道意识水流的泉源,即我们与神之间的本质性的、超自然的统一之泉源。"爱"或中世纪荷兰语中的"minne"有"记忆"的意思,吕氏更强调记忆的单纯性而非多样性,表明这种记忆是第一性的原记忆,它使爱的时间晕圈得以可能。因此,再獉现性的理解与理性止步之处,就是正獉呈现着獉的獉爱前行之时。根据这爱,永恒现在的时间性将自身显示为既是在神的层面上也是在人的层面上的世代与家庭关系。三位一体的时间观迫使我们进而观想基督的人性,而这反过来又揭示出他的母亲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马利亚不仅是圣子的母亲,而且也是爱的母亲。正是通过母爱,永恒的现在具体化为时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作为法律之一类的自然法是托马斯·阿奎那自然法理论体系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本文在分析阿奎那的法律定义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其自然法概念的性质和含义,最后还考察了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讨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