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363名初中阶段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学业自我妨碍在流动儿童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与学业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认同整合的调节作用。结果如下:(1)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正向预测流动儿童学业倦怠;(2)学业自我妨碍在流动儿童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与学业倦怠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认同整合会调节个体歧视知觉、学业自我妨碍对学业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济不平等是影响阶层流动感知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经济不平等可能抑制、也可能提升阶层流动感知。在梳理两者之间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经济不平等影响阶层流动感知的作用机制模型。经济不平等可能通过影响不同的心理过程,继而对阶层流动感知产生抑制或提升作用;此外,两者关系也会受到微观个体因素和宏观社会因素的调节,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和完善经济不平等影响阶层流动感知的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3.
维希留、鲍德里亚和鲍曼等西方学者认为,新技术支配的变迁速度把人类投入到更加激烈甚至彻底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境遇中,“流动性”“不确定性”“超现实性”构成现实之特点,“恐惧”构成生存的本质,在这一条件下解放政治不再可能,乌托邦必须重新定义。虽然他们提出了替代马克思解放政治计划的更激进的现代社会之技术批判,但就资本主义批判而言,仍然是现代性批判的延续。另外,他们提出的秩序的丧失、稳定性的消解、真实性的坍塌等,也正是历史唯物主义面向现时代需要回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宗教场所是穆斯林宗教活动与社会活动相结合的公共空间,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共通性为流动穆斯林的社会关系建构与维护提供了网络平台与支持,对他们适应城市社会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从实践的方面来看,城市社区及社会组织、包括宗教组织,应该有构建"社区社会资本"的意识,将社区居民与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纳入到"社区社会资本"的构建体系中,主动为他们的交往互动提供空间,通过支持他们的城市社会适应来增加和优化"社区社会资本"的储备及质量。  相似文献   
5.
以345名12~17岁初中阶段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流动儿童父母心理控制与道德推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父母心理控制正向预测流动儿童道德推脱;(2)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流动儿童道德推脱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性别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学校道德氛围感知间起调节作用,性别调节了中介模型的前半路径,具体而言,与男孩相较,女孩的学校道德氛围感知受到父母心理控制的影响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质性访谈31名,初测269名,正式施测576名,重测84名流动儿童的基础上,修编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BIIS-1)以适用于我国流动儿童群体;探讨了83名流动儿童的三种不同性质的回忆事件对认同整合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1)BIIS—流动儿童版的项目区分度、Cronbachα系数、重测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等心理测量学指标良好,适用于我国流动儿童;(2)积极回忆明显促进了流动儿童认同整合的提升,初步证实了认同整合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流动儿童社会退缩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班级戏剧量表对258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活跃退缩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 安静退缩与社会支持相关不显著,与心理弹性呈显著负相关; 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心理弹性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活跃退缩;(3)心理弹性在社会支持与流动儿童活跃退缩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1938年,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李安宅和夫人于式玉教授深入甘肃临潭(古称洮州)考察,临潭的人文地理,特别是商业的繁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式玉在她的“藏区考察文集”中记录的“洮州歌”就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景象:黄叶菜,黄又黄,洮州地方天气凉。三月四月穿皮衣,六月不见庄稼黄。老百姓全靠做生意,耕田务农莫指望。一年到头走番地,十月、六月两会场;张三赶来一群马,李二赶来牛一帮,土拉保驮来十捆皮.  相似文献   
9.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及重庆两地591名流动儿童和272名城市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和学校态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疏离感各维度显著高于城市儿童;流动初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流动小学生,且男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2)流动儿童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社会疏离感最高,其次是环境疏离感,人际疏离感最低;(3)流动儿童疏离感对学校喜欢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学校回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疏离感对学校态度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人口流动对村级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贺雪峰 《学海》2002,(1):16-19
人口流动产生了人口流出的村庄和人口流入的村庄 ,这两类村庄因为人口流动的方向不同 ,而具有十分不同的特征。一般情况下 ,人口流入村庄较人口流出村庄更容易建立村庄共同体意识和对村庄未来生活的稳定预期 ,从而更容易建构起村庄的历史感。这就构成了人口流入村庄较人口流出村庄优越的村级治理基础 ,村民自治这一试图内生获得村庄秩序的制度安排也就更容易在人口流入村庄生长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