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别从认识论、实践论、心性论三个层面论述了道家气思想对气韵本乎游心这一美学命题的哲学基础性影响,归纳出道—气—心—性—德—虚静—美的命题,认为虚静之心无论对于宗教修炼还是艺术创作都是根本的起点和最终的极境,人之身心正是在虚静中才能体悟到道家之道、道教美学之美、内丹之仙、中国艺术之气韵。  相似文献   
2.
姜金良 《学海》2022,(4):175-183
行政犯立法中广泛地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认定等行政行为作为构成犯罪的前置性要件,因此刑事司法必然涉及对行政行为效力的审查。首先,为保证犯罪认定的实质合理性,应肯定刑事司法中对前置行政行为具有审查权。其次,在审查限度上必须对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实质性审查,不仅要对作出行政行为的基础事实、法律适用、程序性要件等合法性要件进行审查,还要对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对于以行政处罚等作为前置条件的犯罪,对作出行政行为的基础性事实不存在、程序不合法、行政行为不具有合理性的,应阻却犯罪的成立。对于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应解释为未取得许可,不具有阻却违法的效力。对于行政认定行为有错误的,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可以按照法律适用问题直接予以判断。  相似文献   
3.
张载深刻思考差异与统一之关系而提出的"两一"架构,是其"气论"哲学的核心线索.这一思想架构将旧有宇宙论的"一生两"逻辑转变为"有两则有一",从而在形而上学层面解决了本原之"一"产生差异之"两"缺乏逻辑必然性的问题,将"一"理解为以差异性为前提的统一性;同时,在价值论层面通过"两一"之"一"的非现成化明确揭示了其作为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历法的发展过程中,<周易>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早期主要表现为用易数解释历数,这种作用在唐以后逐渐消失;"卦气说"曾在一段时期内被作为历法的内容;而<周易>的"治历明时"思想对于历法研究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成为重要的治历原则之一.无论如何,<周易>对于古代历法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5.
吴澄在理气问题上提出"理"与"气"不可分,无"理"外之"气",亦无"气"外之"理"的观点,认为理气不可以先后言.亦不可以有无言,这既跟他的治<易>思想密切相关,也是对当时主流思潮以"有"、"无"、"先"、"后"言理气的一个反动.吴澄易学理气论思想的提出,在学术史上有三个方面的启示意义其一是在本体问题上,发展了<易·系辞>中的元气生机观,使儒学基本上摆脱了以"空寂"、"虚无"为特征的佛、道本体论的影响.其次,理气不可分,理在气中为儒家追求在现实中超越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吴澄区分理与气,区分功能与实体,比张载仅立"清虚一大"为万物源有更多的合理性,为儒家的成圣成贤的修养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朱子理学中,"理"这个本体范畴是个存而不有的虚体,表述宇宙实体构成的是"气"这个实体范畴.与此相应,在朱子理学美学审美客体的逻辑结构中,气是表达实体和实存性质的实体范畴.在逻辑本体上决定一切的是理,而在审美客体实存上构成一切的都是气,乃至实际左右一切,形成一切的乃是气、是阴阳的流动变化.因此,气及其阴阳变化在朱子理学美学中具有重要的构成论和形态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应从宇宙本体论的视域理解扬雄的性善恶混论。"玄"遵循异质相生的原理生成万物,性善恶混就是"玄"成物之理贯注于人性的结果。"玄"措摛阴阳之气而生发万物,抟聚于人则表现为神明之气与阴阳之气的并用而为功。扬雄论心,兼具知行的能力,在修养工夫上,既强调养心的纯正刚毅,又注重耳目感官的合理之欲,这正是"玄"成物之理在修养论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以及生物各个种群之间,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彼此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这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在生态系统内部  相似文献   
9.
避谷食气为中国古来方士求仙养生之术 ,并且在西汉已极盛行。佛教传入后 ,也摄取了中土辟谷导引之术避谷导引。本文探讨了敦煌出土有关避谷食气方面的佛典 ,论述其受中土道教影响的情形。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与中国象科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周易》和古希腊哲学的比较,说明中西方在传统认识上,由于时空选择不同,从而形成了两种科学。西方的传统认识,以空间为主,时间为辅.空间统摄时间。中国的认识传统,以时间为主,空间为辅,时间统摄空间.因此,前者认识世界着重在“体”,后者则着重在“象”,对“象”层面的认识为“象科学”,主要采用自然整体方法和意象方法.象的实质是“气”.“气”是时间属性占优势的物质存在,与空间属性占优势的实物和物理场不同,构成世界的另一半,中医学是象科学的代表.中医学的突破,定将带来象科学的复兴,对人类的未来和健康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