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象征符号之一的麒麟,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从历史上考证,麒麟形象已有2500年的历史,最初是作为一种图腾、一种信仰来崇拜,后来提升发展到哲学高度,又进入文学领域,最后派生发展出民间舞蹈艺术麒麟舞,这是我们一项不可多得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保护力度的加强,东江麒麟舞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因而对东江麒麟舞地方民间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的厘清,和对其审美象征意义的追溯有利于更好的保护、传承、发展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2.
所谓“八仙”,乃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李铁拐、钟离权、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名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有必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最早的八仙,也许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后汉于遗在《招隐士序》中说:“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词赋。”由此可见,上述八公(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  相似文献   
3.
李国臣 《法音》2023,(10):65-70
一、引言我国东北地区,位处与韩日两国佛教传播、交流的重要节点,千百年来,为佛教文化交流互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佛教最初传入我国东北的年代、路线及流布,限于正史资料匮乏,民间传说很多又欠缺实证,长期以来,学者们虽孜孜以求,但其源流脉络尚不清晰。20世纪后,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一批带有佛教色彩的汉晋文物被陆续发现并公诸于世。这些极具研究价值的成果,无疑对东北佛教溯源提供了突破性佐证。  相似文献   
4.
我是在研究民间道教文化的过程中,开始接触有关张天师的历史文献和口头传说的。在《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一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版)中有专节论及,1993年又撰写了《艺术与宗教的融合——论张天师传说》一文,其间还和唐明邦先生一道,应邀作为八集电视连续剧《张天师传奇》的学术顾问,参与剧本的策划构思。那时所见的张天师传说只有40余篇,经不断搜求,又积累至近百篇,成了一个大的系列。现就这些传说的分布及其历史文化价值试作概括性评述。  相似文献   
5.
泪珠与珍珠     
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经观音娘娘指定到人间来收集泪珠,当收集到足够的泪珠时,她就可以成仙。第一滴是七天想念娘亲的泪珠,第二滴是苦难百姓感恩的泪珠。幼稚的小青不耐烦这种漫长的寻泪过程,竞花钱雇人来哭,从而很快收集了一大桶“泪水”。她哪知道那只是成水,泼在地上很快便蒸发了。真正的泪水是真情实感的积淀,是心里的血化作的珍珠啊。熠熠生辉,晶莹剔透凝聚不散。  相似文献   
6.
张三丰,明代道人。名全一,或名君宝,号元元子。因其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史书上说他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裁,寒暑只有一衲一蓑。张三丰曾游栖于武当山,明太祖、明成祖屡次遣使求之,均不遇。英宗时,封其为“通微显化真人”。有关他的传说民间很多,现录一二于下:一日,张三丰道人游于贵阳北部的三江河,望河两岸,看着碧幽幽的河水,三丰情不自禁地弯下身子,捧了一口清凉之水,细细饮之。就在张道人正忘顾于山水画卷之中时,耳边却传来声声争执之音。原来不远处有三人脸红脖粗,张道人呵呵一笑,心中暗道,又有无量功…  相似文献   
7.
酃山米糕记     
旷古之年,洞庭水患。湘江洪峰迭起,两岸堤溃垸滥,久为泽国。垸乡田舍损毁,百姓流离转徙。衡东酃山道宫,忱纳荒民与日俱增。道长烈山少真吩咐宫厨火工姜童:“增其炊量,以济灾民”。施赈经旬,姜童禀烈山少真曰:“厨缸积米少许,翌日早膳,民筵道斋,恐难两用。”烈山少真叹谓:“嗟夫。民以食为天,当先人而后己矣。”既至夜阑,姜童碾转入睡,梦境依稀。遥慕姜水之翁,手捧五谷,飘然南下,驻足湘水之畔,忙然设厨:锅借女娲白金坩,灶以酃山鼎足峰,水注桃源无根泉,柴取衡山向阳木。正值捣擂谷米之际,轩辕云驾窥之,乘风而下,甚为异诧:“敢问炎农仁兄,在这…  相似文献   
8.
《佛教文化》2013,(2):112-115
《白蛇传》作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至今仍然焕发着艺术生命力,不断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白蛇传》中的人物形象可谓是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9.
神仙传说是我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的神仙传说之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知名度最高。干春松著《神仙传》便指出:“在众多神仙真人中,在民间风头最劲、影响最大的当非八仙莫属。……在八仙中最为著名,传说最多的要算吕洞宾了。”其生卒年不详,相传他本为唐末文士,名岩又名岩客,字洞宾,自称回道人,后世称为回仙。河中府蒲坂县(今山西永济西)人,唐德宗时湖南按察使吕渭之孙,海州刺使吕让之子。另外,又有唐宗室、江西人、京兆(长安)人等说法。据传,他曾于唐懿宗咸通年间应进士试,不第,遂归隐华山,幸遇道士钟离权,随其修炼,终得成仙,…  相似文献   
10.
信条     
数千年来,人类敏锐的思维一直在探寻有关生命与死亡、时间与空间、人类在宇宙中所处位置之类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但被写入众多宗教的典籍之中,也充斥于浩如烟海的哲学、民间传说和神话书籍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