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计文 《天风》1994,(1):31-31
何烈山本是普通的山,然而因为神的显现而成为圣山。“准能住在你的圣山?”(诗15:1)就是像摩西一样肯“脱鞋”的人。 涉足尘世,鞋不可能不被底下庸俗的污秽沾染。不脱鞋,就不配、不能、不该站立于圣地之上二。 低劣的品德不配做圣工,血气的勇敢不能做好圣工。  相似文献   
2.
时间     
时间,就是生命。极简单的一句话,却是不折不扣的真理。生命与时间相依相存,没有时间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时间也就毫无意义。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时间之于生命的宝贵,道理似乎人人都懂,实际上却仿佛又不懂。试看,周围的人包括我们自己,有谁在一心一意地珍惜时间呢?我们固然对生命无比珍爱,但谁像算计金钱一样对时间锱铢必较呢?  相似文献   
3.
菩提一叶     
《佛教文化》1997,(2):6-9
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佛教信众最常讲的一句话,便是“了生死”。生死为何了?何谓了?如何了?却不是人人都能讲得明白的。先说生死的距离。佛陀连续问了三次,都是一个问题:“人命在几间?”也就是问从生到死有多远。只有答“呼吸之间”的才得到首肯。这种对生死距离的度量,确实充满了睿智。“三分气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