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肥胖是体内脂质过度沉积的一种状态,其不仅可引起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从而继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而且当脂质水平超过脂肪细胞的储存容量及出现胰岛素抵抗时,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会随之升高,进而可引起脂质在心脏的异位沉积.沉积于心肌细胞的脂质可进一步通过神经酰胺、内质网应激等机制影响心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但肥胖所致心肌脂毒性具体机制不明,本文就肥胖所致心肌脂毒性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辩证对待中药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在竞争国际市场过程中 ,遇到不少麻烦 ,主要是由于中药所含超量的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 (铅等 )、马兜铃酸等。有关中药性肾病、中药性肝病的提法也相继出现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反省 ,部分中药确有毒性作用 ,这一点古人早就有过明确阐述 ,但是现代临床重视的程度以及实验研究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现代科学飞速发展 ,要想搞清某一种中药的毒性并非难事 ,迄今为止也有不少中药的毒理被证实或揭示出来 ,所有中医师应该熟悉每种常用中药的毒性作用 ,使用中药时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绳。另外该如何看待和处理中药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增塑剂DEHP的神经和行为发育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 phthalate,DEHP)是一种具有拟雌激素和抗雄激素活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人类和野生动物可通过不同途径终生暴露于DEHP.母体摄入的DEHP可通过胎盘和乳汁转入子代体内并进入脑组织.围生期DEHP暴露性别特异性地改变子代大鼠下丘脑视前区芳香酶活性而影响雌激素合成,并通过改变雌激素受体活性干扰雌激素对脑发育的调节作用.DEHP及其代谢产物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突触形成,干扰性激素调控发育过程中的下丘脑氨基酸递质系统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刺激作用,影响中脑多巴胺递质系统发育而诱导自发性多动症.DEHP对脑发育的作用最终影响动物的早期行为、学习记忆和情感等行为发育.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中药中毒“事件”层出不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木通(关木通)和防己(广防己)引起肾脏毒性和重金属毒性的事件更添加了人们对中药使用的担忧。中药毒性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高度的重视,需要我们用客观、全面、整体的观点来看待,制定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毒代动力学是一门新兴的、涉及到药动学和毒理学研究的边缘性分支学科,它运用药动学的方法和原理,定量地研究毒性剂量下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和特点,进而探讨药物毒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将毒代动力学方法应用于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中,从而使传统中药逐步现代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5.
许多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毒性.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血栓形成等.现就国内外近年对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许多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毒性,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血栓形成等。现就国内外近年对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肿瘤临床治疗中应关注肝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肿瘤细胞毒性药物有不同程度毒副作用,有些严重毒副反应是限制药物剂量或使用的直接原因。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随着临床肿瘤治疗关注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与关注疗效同等重要的发展,本文对抗肿瘤细胞毒性药物与肝损伤、发生机制、诊断、分型和临床治疗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9.
王蛇无毒     
据统计,世界上的毒蛇有650余种,最毒的蛇有10种,这些毒蛇个个身怀绝技,无不让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眼睛王蛇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性情凶猛,毒液量大,毒性强烈;内陆太攀蛇的毒性是眼镜王蛇的50倍,是陆地上最毒的蛇,每咬一口释放出的毒  相似文献   
10.
三氧化二砷由毒药变良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 ,砒霜被认为是“毒药之王”。古典医籍及史书中有关砒霜的记载颇多。饮鸩止渴之“鸩”即指放有砒霜的酒 ,《水浒》中武大郎因服砒霜而毒死 ,皆言其毒性之剧。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化 ,砒霜“以毒攻毒”的药用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 ,已被用于肿瘤血液病的治疗。其纯化物三氧化二砷 (As2 O3 )有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 ,现用于治疗急性前骨髓细胞白血病和其他肿瘤。可以说砒霜这一传统药物实现了由“毒药”向良药的转变。正如William所述 ,“小剂量的毒药是最好的药物 ,最好的药物如果过量将会成为毒药” ,这一医学哲理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