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缓解人际冲突,达于和谐境地,老子提出尊崇母性母性品质的伦理思想。老子母性伦理思想在学术研究中尚属待开发领域。这种将母性品质与和谐缔结的观点,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积极启迪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崔元荣 《天风》2014,(5):24-25
<正>《天风》2014年3月刊刊登了《爸爸去哪儿了?》一文,值得一读。文中说:"由于缺乏较扎实的神学训练,我们对信徒的教义辅导每每只说‘是什么',很少解释‘为什么',这就无法满足男性强烈的理性求知欲。我们强调神的慈爱、怜悯、温柔多于神的公义、圣洁、可畏。强调谦让、忍耐、宽容等母性本质,而很少提到刚强、勇敢、奋斗等男性特征。"由于版面所限,我仅就"我们只强调神的慈爱、怜悯、温柔多于神的公义、圣洁、可畏"这一片面教义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这一片面教义旷日持久地在教会发酵,以致有的讲台工人说:"哪有满有怜悯、满有慈爱的神会惩罚他的儿女?难道我们的肉身父亲会咒诅他的儿女吗?因为我们所处的是恩典时代。"  相似文献   
3.
杨瑜  李鸣  陈红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1):128-140
成为母亲对女性而言是人生经历的特殊阶段, 她们在这个阶段发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适应性改变对其自身和子代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母性应激是阻碍母亲适应性改变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母性应激会破坏人类母亲和雌性哺乳动物的母性行为、认知功能和情绪调节, 这种影响与糖皮质激素、催产素、催乳素等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失常; 母性环路、边缘系统及前额叶皮质等神经环路对刺激的神经反应改变以及神经发生、树突和突触重塑的可塑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饥饿、性与母性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96级博士生(210097)郭永玉一、饥饿古人说:民以食为天。人要维持生命,就要吃饭,而吃饭是因为饥饿。饿了想吃,吃了就不饿,饥饿动机或饥饿驱力(hungerdrive)是进食的原因,似乎是常识。但仍有几个问题需要探究...  相似文献   
5.
身体的地位在当代法国哲学中的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列维纳斯从存在论的角度深入考察了身体的功能。在列维纳斯思想中,身体以物质性、感受性以及超越性为主要特征,这三重特性交织于其身体理论之中。身体的物质性表现为自身同一、自身凝聚以及对超越性的排除,身体的感受性由前期仅仅具有同一性扩展为兼具同一性与超越性。身体在其同一性中产生自身分裂,这种分裂体现在母性身体这一典型化的身体样式之中。母性身体的特点表现为在自身中“孕育他者”,因此,由外在性引发的超越便在身体内部被引发。列维纳斯后期极力探寻“别于存在”“破出存在”的方式,身体的这三重特征为主体如何从内部实现超越,从主体内部“破出存在”、实现主体的“内爆”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方案。  相似文献   
6.
佛教传入越南以后慢慢被涵化、本土化。越南佛教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观音信仰也不例外,因为本土化,越南已经创造了一个纯越南的观音:氏敬观音。该名字的来源是一部民间作品——《氏敬观音传》。分析此观音形象可以看出越南佛教的民间化与母性化的交织以及以儒佛关系为代表的宗教关系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