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研究旨在考查残疾儿童家长亲职压力的特点, 并探讨亲职压力、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使用《亲职压力指标简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中文版)对孤独症、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以及脑瘫5种残疾类型儿童的369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残疾儿童家长亲职压力及其各维度在不同残疾儿童类型中差异显著, 孤独症儿童家长在总分及各维度中均最高, 听力残疾儿童家长均最低;(2)亲职压力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各维度以及生活质量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 社会支持各维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3)亲职压力与生活质量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两者的整体相关显著;(4)社会支持在亲职压力和生活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荣伟 《天风》2002,(5):34-35
曾几何时,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山岭海岛、长城内外,让多少人潸然泪下……有多少人世间的骨肉亲情、悲欢离合,又有多少可爱的孩童享受着母亲的关爱,舔犊之情、慈母辛劳尽显在人们的眼前。但面对的是一个残障、弱智的孩子,作父母的心又作如何感想呢?或许这孩子就成了生活的累赘、成了家庭的悲哀、成了父母的包袱……据不完全统计,在优生优育的前提下,每年仍有各种残疾的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这在人类的生育史上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为此造成的家庭痛苦是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残疾儿童心理健康与家长亲职压力的关系,揭示亲社会行为在残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家长亲职压力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问题影响程度的调节效应,本研究采用短式亲职压力量表、长处和困难问卷分别对199名残疾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残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对家长的亲职压力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亲社会行为在残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亲职压力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3)问题影响程度能够调节该中介效应,当问题影响程度越小时,中介效应越显著。可见,亲社会行为能够缓冲残疾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对家长亲职压力的负向影响,并且问题影响程度越小,这种缓冲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贾红亭 《天风》2014,(1):28-31
<正>"用我们的爱心和智慧,为各类特殊儿童及他们的父母带来希望!让每只鸟儿都歌唱,让每朵花儿都开放。"这是宣言,是责任,更是使命。他们奉献爱心,创造智慧,缔造梦想。他们为一群特殊儿童建起了快乐家园,孩子们经过康复治疗与特殊教育,重新融入家庭,融入学校,重建梦想,放飞  相似文献   
5.
李诚南 《天风》1995,(5):18-18
青年人是一批具有活力的队伍,任何团体和组织都不能没有这一阶层,缺少了它,则会显得单调不完整。教会亦如此。开展青年工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今就柳州教会青年团契工作的几点尝试与众位分享。  相似文献   
6.
“对我来说,成就感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涓涓细流,日日流淌。”正如杨小玲所说,这位将多名失聪的孩子送往最高艺术舞台华丽绽放的湖北省武汉市第一聋校的普通教师,用自己全部的爱,帮助一个又一个残疾儿童告别自卑,走入社会,坚强独立,赢得尊重。  相似文献   
7.
残疾儿童的父母如何调适心路历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张宁生  荣卉 《心理科学》1997,20(5):398-400
残疾儿童给其父母的心路历程造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这些父母心理调适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残疾儿童的发展,分析了残疾儿童父母心理历程的阶段性和残疾儿童的父母如何进行心理调适。最后指出了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父母教育方式、社会支持对盲童孤独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娟  张丽芳  李永在 《心理科学》2002,25(4):493-494,505
盲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逐渐引起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盲童是视力残疾最为严重者。根据我国视力残疾的标准,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大类,但由于习惯上称视力残疾教育为盲教育,其教育对象也就统称为盲童。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大陆现有视力残疾者755万,其中0—14岁的有18.1万人,其中有49.2%为盲童,6—14岁学龄阶段的盲童有7.81万人。在容易产生的心理缺陷中,孤独感是盲童非常典型的心理特点。由于与外界交往较少,容易形成内向性格、自卑心理及消极生活态度,但是国内盲童研究却较少注意盲童的情绪、情感问题,对盲童的孤独感缺乏深入的探索。因此,盲童孤独感应该作为心理学界的重要课题加以探讨,这对我国的盲童教育工作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热心资生福利 关怀残疾孤儿──记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真禅法师刘永华真禅法师在捐赠仪式上"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上海玉佛寺、静安寺及河南开封大相国寺住持真禅法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也是他多年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