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群体的宗教信仰状况攸关国家和民族未来。互联网自出现以来,便被宗教应用于其自身的传播中,这种在网络存在的宗教形态被称为网络宗教。在象牙塔内生活的大学生,其网络宗教生活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对大学生的网络宗教生活这一问题进行的哲学解析则包括逻辑解析、历史解析和实践解析三个维度。逻辑解析重在梳理宗教的本质,历史解析努力探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其成因,实践解析尝试摸索有针对性的破题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2.
杨玉芳  孙健 《心理学报》1994,27(1):8-13
用经过删除的语音歧义句作材料,研究了词边界信息在句中的分布。结果说明,在歧义句中歧义音节是最重要的切分线索;向歧义音节的前后过渡也对词切分有贡献;歧义音节和过渡以外的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切分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刘俐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24-124
“他+V+N+来了。”作为一个陈述句,随着“V+N”的不同,歧义度不同,表达的语义不同。该文立足于语义指向、句法结构和心理认知三个角度,对“他+V+N+来了。”的歧义类型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2018,(5):64-65
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简称《条例》)已于今年2月1日开始施行。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就是贯彻和实施好新修订《条例》,特别是运用新修订《条例》解决好宗教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设"以案说法"系列,以便各地宗教工作部门学习、交流和借鉴。新修订《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是非营利性组织,收入不得用于分配。第五十三条规定:禁止投资、承包经营宗教活动场所。近期,山东日照市依法处理了一起涉及佛教商业化问题的典型案例。现予刊发,以供各地处理类似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5.
汉语词类歧义解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宁宁  舒华 《心理科学》2003,26(1):60-63
采用自定步速移动窗口阅读实验范式,考察汉语词类歧义解决过程。阅渎材料为含有单字词类歧义词的句子,歧义词前面的语境不提供明确的偏向性信息.后语境提供解歧信息。结果发现,主要用法和次要用法的句子都在解歧区比控制句阅读时间加长,表明汉语词类歧义解决没有即时受到歧义词两种用法的相对频率影响,而是在歧义词处暂时不进行完全的句法分配,延迟到获得充分解歧信息的时候才分配句法角色。这一结果支持词类歧义解决的延迟模型。  相似文献   
6.
汉语同音异形词意义识别中的抑制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旭  王黎  舒华 《心理学报》2003,35(3):291-299
使用被试自定步速逐词阅读的移动窗口技术,考察了视觉呈现的均衡型和偏向型两类汉语同音异形词意义识别中的抑制过程。实验要求被试阅读由三个分句组成的句子。重复条件下,句子第一个分句中的一个词与第三个分句中的一个词同音异形。同不重复条件(用控制词替换重复条件下第一个分句中的同音异形词)相比,重复条件下,被试对第三个分句中均衡型同音异形词之后的第一个区段阅读时间要长,即出现重复性效应。这种效应在偏向型同音异形词中并未出现。这一结果支持VHMR模型的抑制控制模块假设。简单的抑制假设或衰退假设均无法解释上述结果。此外,上述重复性效应仅出现在阅读速度较快的被试身上。这说明正是对无关信息的高效能的抑制,使得被试表现出较快的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7.
15世纪,地处东方的神秘中国,与海外有一定的贸易与交流。当时的海外活动还算频繁,但中国的文化艺术却并没有太多地受到国际上的影响与渗透。我们以文化政策、海外政策为突破口,对这一现象进行解析,或许对当代艺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两个实验以合理型主题信息条件下的句子为对照材料.其它型主题信息条件下的句子为实验材料,考察合理型和非合理型主题信息条件下汉语歧义句意义建构的时间进程和特点。结果表明:(1)合理型主题信息可以顺利地建构一个稳定的基础心理表征;不合理型主题信息则没有这种效应;矛盾型主题信息则引导读者重构一个新的心理表征。(2)在合理型主题信息条件下,语境主要起到证实主题信息区和歧义区所建构的基础表征的作用;而在不合理型、矛盾型主题信息的条件下,语境的作用首先是验证所建构的基础心理表征和歧义句的意义频率,然后有效建构歧义句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慧 《现代哲学》2006,(2):59-65
该文试图考察福柯的自律的话语理论并反思考古学的症结。文章从“历史先天”这一关键词出发,阐述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如何将对话语的实证描述和探索话语构成的先天规则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其在对话语的形式分析的同时,超越传统哲学深陷其中的三对矛盾:“经验-先验”、“我思-未思”、“本源的隐退-回归”。围绕着“陈述”的三个特性,我们可以看到福柯为此所做的努力,即打通共时与历时之隔,经验与先验之分,实现结构主义和实证主义的联姻。文章最后指出这种自律的话语理论的症结所在,认为福柯并没有如愿以偿地跳出“有限性解析”的窠臼。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个眼动实验考察了在代词歧义消解中人们如何根据语境并利用语用知识理解隐含意义.实验一以24个语篇为实验材料,采用单因素两水平重复测量设计.结果表明间接方式下关键句阅读时间较长.实验二采用同样的实验设计,结果表明脱离语篇语境的关键句在不同条件下阅读时间相当.实验结果支持隐含意义的理解在句子加工的早期就已开始的联结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