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当道教在明代走向鼎盛,武当道观成为"朝廷家庙"。与此同时,庆赏剧这一独特的戏曲样式悄然形成,并在深宫内院的戏曲舞台上大放异彩。明代庆赏剧摄取武当道教文化营养,一方面丰富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迎合了明代皇室崇信真武、希求长生的心理。本文以杂剧《宝光殿天真祝万寿》为例,从艺术表现和思想内涵两个角度分析明代庆赏剧与武当道教文化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
方以智《药地炮庄》目前所知的刻本,称"浮山此藏轩本",此本有四种古本及影印本,此外还有民国时期的美学林排印本。已有的研究对四种古本的认知不全,对不同古本间的篇目以及内文的残缺未作细致辨析。本文通过详考现有四种古本及其影印本和排印本,指出学界对《药地炮庄》的版本认识不足,并特别指出安徽省博物馆藏大集堂本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场景理论与老旧社区适老化建设的基本概述和关联性原则入手,以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兴隆路街道平安路社区第三网格居民生活空间为例,探索老旧社区适老化设计策略,提出场景理论下的戏剧性与真实性策略,以期基于此,重新审视老旧社区规划,重塑空间符号,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培养老旧社区更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适老化的社区公共精神与社区文化精神,真正提升老旧社区活力。  相似文献   
4.
诗意地栖居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能在地球上诞生成长繁衍,就是一首浪漫的诗篇,再衬以风花雪月,燕舞莺飞,就更诗意盎然了。可以说,在花香鸟语,蝉吟蛙鸣中,每个人都生活在艺术的和诗意的氤氲中了。  相似文献   
5.
泉恩 《天风》1995,(1):16-17
那一夜,是难忘的夜。 我独自漫步在郊野,但心底间却并不平静。作为一名时代的工人,面临着国家改革、社会发展的形势,教会如何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去完成广传福音的使命呢? 我在心里思考着这一问题。 我终于有了一个想法:根据我们这里人的爱好,用群众喜闻乐见上演地方戏的形式来见证主的救恩,广传福音。我们一边把此事放在祷告之中求主赐我们智慧与聪明,一边拜访一些主内前辈和同工同道。开封市的马明新牧师。  相似文献   
6.
赵立春 《法音》2021,(1):63-66
地论学派是指南北朝时期以弘扬《十地经论》为主的一个佛教学派,主要流行在北朝,且历经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等朝代而经久不衰。《十地经论》是印度大乘瑜伽学系的重要典籍。作者世亲初从声闻乘出家,后闻其兄无著讲《十地经》,便改变所宗而先撰成《十地经论》,对《十地经》进行了解释和阐述,以赞扬大乘,巩固了瑜伽学说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老子籍贯与诞生地问题,存在许多争议。究竟如何看待这些争议?本文通过具体的文献考证和地理方位核实,试图说明老子籍贯和诞生地之原貌所在。  相似文献   
8.
惭愧祖师本是粤东客家人的重要民间信仰。祖师原型是唐代高僧潘了拳,来自福建汀州,至粤东阴那山行化,祖庙为梅县阴那山灵光寺,信仰圈主要涵盖梅县、大埔、兴宁等县,清代传至台湾。但现在台湾的惭愧祖师庙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南投县,信众多是来自漳州的移民后裔,族群属性为福佬人。台湾一般信众已不了解祖师的身世,产生了种种附会的说法。祖师塑像为文武装,与阴那山祖庙的塑像迥异。惭愧祖师信仰由客家原乡辗转传至台湾,祖师身世、功能、神性、形象乃至信众族群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与台湾南投等地拓垦初期的族群性质及自然环境、现实需要有深刻的内在关联,也反映了民间信仰因环境转变而移易混化的现象。本文将对此作初步探讨,希图揭示客家文化在台湾传承和变迁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张中的生平,缺乏记载。根据其著译三书《克里默解》、《归真总义》、《四篇要道》的序跋文字,以及苏州丁家巷瑞凝礼拜寺的一种碑刻文字(张中译,原石已佚)和张中表弟周士骐撰《〈修真蒙引〉弁言》等文字,可知他名中,字君时,或又字时中、志中,号隐斋,别号寒山樵叟(寒樵、寒山叟),苏州府吴县阊门外丁家巷瑞符里人。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崇祯间至南京,从临潼经师张少山、印度经师阿世格学,笔录阿世格所讲成《归真总义》。明末清初回到苏州,不久往扬州,在清真寺授徒,由学生笔录成《四篇要道》。约顺治十五年(1658年)后,回到苏州,整理并刊刻《归真总义》,刊刻《四篇要道》。顺治十八年(1661年)还在世。在张中一生中,授徒教学一直是主要的内容,三种著译大约都是教学时的教材。  相似文献   
10.
《维先达腊》是中国西双版纳地区、泰国北部、老挝,缅甸景栋、勐永,即“四国五地”南传佛教区域的代表性经典;因其文学色彩浓厚,结合了各地特色,在“四国五地”广泛流行,既衍生出基于同一故事框架不同版本的《维先达腊》系列,又形成了基于该文本每年“赕经节”期间“四国五地”宗教交流会,及跨区域的文化传播、传承和公益实践。受疫情影响,交流会自2020年后转为线上,通过比较:线下的特征在于,因僧人间的互动,以及僧人的游走而产生了跨区域的文化交流和互补,但信众间的交流却仅限主办方所在区域;相比之下,线上形式中僧人间的互动减少,但“四国五地”在线参与互动的增加,则从侧面促进了“四国五地”之间更为多元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