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发展性阅读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西方,发展性阅读障碍一直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重要领域。尤其是近年来,在语音障碍研究不断深入的同时,出现了正字法障碍和命名速度障碍的研究,拓展了阅读障碍的研究领域。在上述研究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有关阅读障碍的个体差异和性质方面的探讨和争论,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钱怡  赵婧  毕鸿燕 《心理学报》2013,45(1):60-69
本研究选择北京地区幼儿园3岁、4岁、5岁儿童各31、48、33名, 采用单部件意识测验和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识测验系统探查了学龄前儿童的正字法意识各个层面的发展状况。单部件意识测验包括部件替换、部件缺失和部件旋转三个部分; 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识测验分为假字和非字两个部分, 而非字又包括两形非字和形声非字。结果发现单部件意识测验中, 5岁组儿童在部件替换水平上的得分显著高于3岁组儿童, 而3岁组与4岁组、4岁组与5岁组儿童之间无显著差异; 部件缺失和部件旋转水平上, 三个年龄段的儿童的得分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识测验中, 假字得分在三个年龄段之间无显著差异; 非字得分随年龄增长显著提高。这些结果表明, 单部件意识在学前期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 其中对部件替换的非字的拒绝能力发展较早, 部件缺失和部件旋转非字的拒绝能力发展较晚; 部件位置及功能意识在学前期已经开始发展, 3岁儿童已经具有假字符合正字法规则的认识, 但对非字违反部件位置合法性和功能完整性的认识直到4岁左右才开始萌芽, 5岁还未成熟。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北京地区262名汉语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部件复杂程度和部件数量对儿童延迟抄写成绩的影响,并通过一年的追踪,考察了儿童书写加工基本单位及其发展变化历程,并分析了儿童的正字法意识对其书写能力发展的预测作用。实验一发现汉语儿童的书写单位是一个从笔画到部件的多水平发展过程,在控制整字笔画的情况下,对于部件复杂的汉字,以笔画为单位进行编码,错误类型以笔画乱写和部件错误为主,而对于由简单部件组成的汉字,主要以部件为单位进行组块,儿童多犯部件替换的错误。实验二发现在部件复杂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汉字所包含的部件数量越多,儿童的书写正确率越低,多犯部件缺失和部件替换的错误。实验三发现儿童一年级的正字法意识能够显著预测当年及一年后的书写成绩,表明正字法意识对于儿童的书写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两项实验考察学龄前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情况。实验1选取146名4~7岁儿童被试,要求其在计算机上完成词汇判断任务,刺激材料分为部件错误非字,部件位置错误非字,假字和真字。结果显示:大班在两项非字条件上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假字,而小班各条件差异均不显著;中班在部件位置错误非字上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假字。表明学龄前儿童的正字法意识已经开始逐渐发展,且部件位置意识比部件意识容易获得。实验2采用Tobii T120型眼动仪,记录24名大班儿童在词汇判断(同实验1)过程中对刺激项目关注的眼动行为,从实时加工的过程探讨学龄前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结果显示:儿童对部件错误非字/部件位置错误非字的目标部件的晚期关注程度显著高于假字,有力地证明:学龄前大班儿童已经具有部件和部件位置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张积家  王娟  印丛 《心理学报》2014,46(7):885-900
采用眼动技术记录汉语阅读者在形声字的语音、语义提取中对声符和义符的注意规律, 考察形声字部件的位置、功能和正字法意识对汉字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汉字的视觉加工中, 阅读者对部件空间位置的注意加工优势受到声旁位置的调节。对左形右声结构的汉字, 被试更多地注意字的右边, 对右形左声结构的汉字, 被试更多地注意字的左边; (2)在汉语阅读者的正字法规则中, 存在着“左侧释义、右侧释音”的部件的位置-功能联结。(3)在通达形声字的语音、语义的过程中, 与义符相比, 声符具有注意资源的优势, 这种优势在语音提取任务中更加明显:声符无需依赖义符的信息便可以相对独立地激活整字的语音, 但声符需要义符的配合才能够提取整字的语义。  相似文献   
6.
先天聋人的语音、正字法意识和概念知识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先天聋人对书面词语基本没有语音意识。他们主要采用视知觉策略识别书面词语,其词语词法技能发展滞后。由于缺乏语音经验,他们大脑皮层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概念知识结构也呈现不对称性。尽早实施手语教育和正字法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聋儿童的手语语音意识和书面词语识别技能,也能促进他们的认知能力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龄儿童汉语正字法意识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李娟  傅小兰  林仲贤 《心理学报》2000,32(2):121-126
该研究以小学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儿童及大学生为被试,让他们对左右、上下和半包围三种结构类型的90个真字、假字和非字进行词汇判断,以探讨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结构类型的相应影响,以及年龄对汉字识别中结构类型效应的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形成是以识字为基础的逐步发展的过程。小学一年级儿童已萌发了正字法意识,但至五年级时才基本达到了成人水平。(2)只有小学一年级被试的真字识别受结构类型影响。汉字识别中是否存在结构类型效应可能与被试识字经验、材料熟悉性等因素有关.(3)年级内部正字法意识的萌发和年级之间正字法意识发展的差异不受结构类型的影响,但萌发之后各年级内部均是对左右结构汉字正字法意识优于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  相似文献   
8.
发展性阅读障碍在许多任务中都出现同时性加工多个视觉刺激的困难, 即视觉注意广度缺陷.本文分别综述了国内外探查阅读障碍视觉注意广度的研究.目前, 相关研究结果仍存争议, 这可能与背景语言的正字法深度以及被试年龄发展差异有关.未来研究还需利用干预,跨语言比较等方法进一步探讨阅读障碍与视觉注意广度之间的关系, 并结合脑电,脑成像技术探究汉语阅读障碍视觉注意广度的内在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9.
汉字词的正字法深度与阅读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张积家  王惠萍 《心理学报》1996,29(4):337-344
采用命名任务探讨了正字法深度对汉字词读音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1)正字法深度对汉字词的读音时间有重要影响。对于高频字,汉字的读音反应时的顺序(由快到慢)是规则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和不规则形声字,但规则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只有规则形声字与不规则形声字之间差异显著。但在低频时,规则形声字与会意字、不规则的形声字,象形字与不规则的形声字的读音反应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与单音词相比,多音词的反应时间长,多音词的优势反应与非优势反应的读音时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高频时,多音双字词与单音双字词差异不显著,低频时双音双字词与单音双字词差异显著,从而显示了语境与词频的双重影响。整个研究表明,对于表意的汉字而言,正字法深度也是存在的,并对汉字词的读音时间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成  尤文平  张清芳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560-1572
van Galen (1991)的书写产生模型指出书写过程是由层级结构组织起来的多个认知模块平行加工的结果。以此模型为出发点, 介绍了书写产生研究中主要关注的三个问题:书写过程中是否存在语音中介?书写时拼写编码的加工单元是什么?以及书写过程中认知编码阶段和运动执行阶段之间的关系?此外, 我们总结了书写产生与口语产生和阅读之间的联系, 介绍了书写产生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最后, 我们分析了汉语的独特特点, 并指出这些特点对于书写产生研究的重要意义, 期待更多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关注书写产生这一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