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正一派授箓,是道教正一派的重要教务活动,是正一道士修真入道必经的阶梯,是道教正一派传统的教仪规范。通过授箓,不仅使正一道士取得职券牒文,有了修道行法的凭证,授箓也是对正一道士的行为规范。通过授箓,重申教戒规仪,勉励受箓道士勤进修行,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情操,清正心身,累功积德,拔除是非邪恶之念,以不辱师教垂训。 中国道协顺应时代要求,根据正一派道士的愿望,决定开展这一工作,并且制定了《关于正一派授箓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天师道,初创时俗称“五斗米道”。教内则称“正一盟威之道”。因道教尊奉创始人张道陵为天师,故称天师道。宋元以后,龙虎山天师主领道教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诸派,统称“正一道”,以区别于金元时期在北方兴起的全真道。  相似文献   
3.
因为学习的需要,我作为一个全真道士受中国道教学院的派送到上海学习正一道斋醮知识。上海道协史孝进会长安排我住在浦东新区的钦赐仰殿。该观有序的管理,道友们浓郁的学习气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序的管理钦赐仰殿是浦东新区的道教协会所在地,是上海浦东最大的道观。该观由  相似文献   
4.
关于道教斋醮,学术界和道教界已在思想和仪轨方面研究得较为深入.如柳存仁的论文<五代到南宋时的道教斋醮>考察了斋醮的历史和特点. 陈耀庭的研究论文:<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论"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思想内容>、<论道教仪式的结构--要素及其组合>,系统地提出了在仪式研究中的结构分析和层次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学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5.
净明道派出现于南宋时期 ,它以盛传东晋许逊升仙为起因 ,以江西南昌西山为活动中心 ,尊奉许逊为教祖 ,仅次于正一道教主张道陵。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 ) ,敕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净明道主张修道为人应以“忠孝为本” ,并尊祟许逊所授“忠孝廉慎”。《太上灵宝净明清序》对净明道旨要说 :净明者 ,无幽不浊 ,纤尘不染。认为孝悌为修炼行道行持之秘要。净明道融合儒学 ,倡导将“忠孝”的伦理实践作为步入道门的主要修行法则。净明道在道教史上为重要的一派 ,它有自成一体的教义体系、道书道经、修炼方式以及符法术 ,本文试就净明道忠…  相似文献   
6.
茅山道教自东晋魏华存正式创立以来,一直被崇奉不衰;隋唐时代为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等人竭力推崇而名声大振,该派从肖梁至北宋中期,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与龙虎山、阁皂山同为道教著名的三大符箓派。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命正一道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阁皂山及茅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从此,茅山正式归入正一道。从茅山的历史发展来看,他对整个中国道教的发展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道教史中也具有极高的地位。相传早在黄帝时代,中原有位展上公迁往伏龙山溪上(今茅山玉晨观)“手植白李弥满,食之味异美。”夏、周、春秋、战国时期,茅山已为帝王巡游和采集药草的名山。  相似文献   
7.
张凯 《中国道教》2008,(1):11-11
为加强道风建设、完善教制建设和培养道教人才,中国道教协会决定于2007年12月举办内地正一道授篆活动.12月3日,在北京召开了授篆活动协调会议.会议宣布成立授篆活动领导小组,由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担任顾问,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担任组长,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金涛、秘书长袁炳栋担任副组长.12月21日至24日,授篆活动在江西龙虎山天师府隆重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3名箓生参加了授箓活动.  相似文献   
8.
道教与客家人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然而,关于道教与赣南客家人丧葬礼仪关系的论述,目前尚少见.于都是赣南中部一个典型的客家县份,由于受周边客家县市的影响,这里保存和流传着许多传统习俗,其中丧葬礼仪的习俗保留得较为完整,也颇有特色.本文即以于都县为例,就道教与客家人丧葬礼仪的关系问题展开研究.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相互结合参证的办法,从介绍于都道教的渊源、派系及教义入手,进而分析于都丧葬礼仪的仪式过程及散居正一道士在其中的作用;并就于都丧葬礼仪的特点、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功能和消极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人.  相似文献   
9.
道教发展至唐代出现兴盛之势,这与李唐统治者对道教的重视和支持密切相关,但另一方面,自隋朝统一南北之后,道教各派间得以更广泛的交流也是原因之一。如卿希泰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指出:"隋的统一打破了地域分割,为融合进一步创造了条件。唐承隋而继续推进融合,带来了道教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10.
道教正一派斋醮科仪中,高功法师斋法行持是沟通人和神鬼的重要的途径。这种斋法行持就是以法术的召神遣将达到祈禳消灾、集福迎祥、保太平安或超度亡爽、荐先登真的目的。当正一道士在坛场诵经、念咒或在步虚声中掐块步罡或在悠扬音乐声中于罡毯上步罡踏斗时,人们通过自己的视觉与听觉感受到道教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更多地理解道教的教义思想及其神学意义。然而在赞叹道教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时候,人们对于道士们在科仪行持中的内秘功夫却是无法用感官认知的。正一派的斋醮科仪,包含着内秘功夫。这种功夫来自于道士们的内炼。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