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四章地理纷繁不为难对一位讲授圣经的人而言,若有机会到圣地进行参观学习,看一看以色列人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走一走耶稣当年所走过的路,那可是大有裨益。将你的观感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分享,无疑会提起学生们的兴致。当然,不是每一位讲授者都能有机会或条件去圣地进行亲身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其它可替代的方法。这就得想方设法运用现代  相似文献   
2.
压后皮质在大脑中紧邻胼胝体压部,在空间导航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在空间导航过程中的功能尚未明确,目前存在空间更新、地标领航和参照系转换三种观点。本文通过梳理上述观点,认为它们背后可能存在一致的认知过程,即对认知地图与环境布局进行映射。在基于认知地图的导航过程中,这种映射功能对于解释压后皮质的激活有一定的合理性。未来研究应该注重对压后皮质的功能定位,同时注意空间尺度和熟悉性对任务表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风筝与麻雀     
春风起了。农人来到田野里放飞风筝。借着强劲的春风,风筝飞上了蓝天。它越飞越高,离云层不远了。风筝向下面一望,发现大山、河流、村庄、田野都变得小了,看上去像地图。农人在它的视野里变成了一个黑点。这让它感到很新奇,它忽然觉得自己已脱胎换骨,变成了一种十分不凡的精灵。这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了不起。想到这儿,一种强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它激动得大喊大叫起来。  相似文献   
4.
以肇庆府城为案例,运用认知地图法、访谈法等对肇庆府城内居民的集体记忆进行调查,并且引入城市意象五要素,对记忆所表现的空间性进行分析。此后,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府城内居民对肇庆府城空间意向结构的了解程度,从情感空间上进一步分析集体记忆带来的空间感受。对二者叠合的分析有助于后续府城文化的持续性发展,也可彰显城市的地方感。  相似文献   
5.
阶层刻板印象是以阶层为分类依据,形成的关于不同阶层的固定心理图式,其内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阶层刻板印象在阶层互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广泛地影响人们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偏差地图理论强调阶层刻板印象对阶层互动的直接影响,同时解释了阶层刻板印象的积极和消极后效。制度正当化理论强调阶层刻板印象作为维持现实合法性的心理工具,对阶层互动的间接影响,主要解释阶层刻板印象的积极后效。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明确阶层刻板印象的研究取向与操纵性定义,拓展阶层刻板印象的后效及其干预策略,并整合阶层刻板印象后效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
《孔子圣迹图》是依据《史记·孔子世家》,兼及《论语》、《孟子》、《孔子家语》等所载孔子生平事迹为主题创作的连环画,被西方艺术史领域纳为"圣人画传"(pictorial biography/hagiography)或"叙事画"(narrative illustration)。它是研究孔子图像和相关历史文化艺术的珍贵文献。其艺术风格受早期中国圣贤画像、讽谏画以及宗教画传等影响,大约形成于唐宋以后,成熟于元明时期(学术界说法不一),传世作品多见于明清以降。《孔子圣迹图》学术史与其艺术史一同发展,至今已有数百年时间。中国、海外日韩儒家文化圈、欧美均形成区域性学术史。本文对《孔子圣迹图》20世纪以来近现代学术史的研究成果、存疑、争议、局限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回顾和展望,包括:(1)创作主题与研究范畴。(2)最早的《孔子圣迹图》。(3)风格起源与演变。(4)媒介与版本。(5)文本来源。(6)资助者、创作意图与受众。(7)收藏与编目。(8)海外制作与传播。(9)研究方法与视角。(10)研究局限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希特勒的战车将欧洲的一个个小国碾得粉碎,强大的法兰西也经不住希特勒铁蹄的蹂躏,在贡比涅林屈膝投降。然后,希特勒集中了 2000多架战斗机、轰炸机发动了“不列颠大空战”,大批德军云集英吉利海峡,准备实施横渡海峡的“海狮行动”计划。在德国飞机的狂轰滥炸下,英国航空工业中心考文垂被夷为平地,伦敦等大城市也被炸成一片瓦砾。大英帝国危在旦夕 !  但是,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此时却还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的气氛之中。到 1941年 10月,欧洲的战争已经打了两年,华盛顿的国会山上,仍被孤立主义情绪所笼罩,…  相似文献   
8.
刘阳  唐思洁 《心理科学》2022,45(6):1314-1321
目的:研究旨在探究定向运动员在识别定向运动地图时的决策绩效与视觉搜索特征。方法:研究采用组内设计,操控地图难度(简单和复杂)和运动员识图方式(精确识图和概略识图)对高水平定向运动员进行实验研究。结果:(1)随着地图难度的加大,定向运动员识图准确性下降,概略识图反应时增加。(2)识图时,简单地图比复杂地图注视频率和眼跳距离更大,注视次数更少;概略识图比精确识图注视次数更多、注视频率更高、眼跳距离更大;概略识图时,简单地图条件下运动员从起点开始正向搜索,复杂地图条件下从终点开始逆向搜索,注视区域面积大且分散;精确识图时,无论是简单地图还是复杂地图,所有运动员均首先搜索检查点说明表和终点,注视区域面积小且集中。结论:地图难度制约着定向运动员的识图决策绩效。定向运动员识图的视觉搜索特征受识图方式与地图难度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视觉搜索策略。  相似文献   
9.
空间导航在生活中时刻发生,空间能力衰退是阿尔兹海默症的重要早期表现。早期关于空间导航神经机制的研究主要关注单个脑区的特异性功能,但这些脑区如何交互以整合不同模态的信息支持复杂导航行为尚不清楚。脑成像技术、脑网络建模方法和神经调控手段的发展,为在脑网络水平理解人类空间导航的认知神经机制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本研究试图融合空间导航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借助脑网络建模、大数据分析、微电流刺激等前沿研究手段,研究空间导航脑网络的关键拓扑属性特征(如模块化、核心节点等),探寻该功能特异性神经网络的重要影响因素和调控机制,并构建空间导航的脑网络理论模型。研究成果将有利于理解人类复杂导航行为的脑网络基础,为阿尔兹海默症等相关认知障碍脑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范敏娜 《美与时代》2023,(3):106-108
以佛山城市感知形象为研究对象,探寻人们对佛山城市形象的感知印象,采用隐喻抽取技术(Zaltman Metaphor Elicitation Technique, ZMET),通过对受访者的深度访谈,激发其对佛山城市形象的深层次感知与想法,构建佛山城市形象的共识地图。佛山城市形象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方面,而现代化、智能化及创新型城市形象欠佳。未来可以依托佛山规模化的智能制造产业及创新平台,强化佛山现代化及创新型的城市形象,塑造古老与现代兼具、传统与创新并存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