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层化趋势明显的今天,增进社会整合成了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社会整合的重要形式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中,近年来举行的祭孔活动是这种认同的载体之一。但通过对个案的调查中发现,祭孔活动中出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祭孔与历史沿革的矛盾;儒家文化与佛教文化的模糊;对儒家文化的器物、制度层面的喧闹与思想层面的缺失。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增进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增进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2.
教师评分用语词义赋值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运用模糊统计试验方法对教师的六组定性的评分用语词 (符号 )进行了经验赋值。参加赋值的是 2 66名小学教师。结果表明 ,六组评分用语词 (符号 )都是模糊概念 ,其中每种评分方式中处于最高等级的词 (符号 )的模糊度最小 ,处于中间等级的词 (符号 )的模糊度居中 ,处于最低等级的词 (符号 )的模糊度最大。词 (符号 )义的模糊度与评价的把握度呈现负相关 ,即词 (符号 )义越具体 ,模糊度越小 ,赋值的把握度就越大 ;反之 ,词义越含混 ,模糊度越大 ,赋值的把握度就越小。教师对各种评分用语词 (符号 )的赋值受百分制的“及格—不及格”的划分的影响 ,受评分方式中等级数目的影响 ,即增加评分等级会减少评分用语词 (符号 )的模糊度 ,增加赋值的把握度 ,还受评分用语词 (符号 )本身数量特征的影响。在各种评分方式中 ,评语词 (符号 )在心理量表上的距离是不等的。本研究的结果对教育评价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飞行错觉水平评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飞行错觉发生的类型和频率出发,尝试对飞行员在实际飞行中所产生的错觉水平或空间定向能力做出基本的评定。本研究采用区间模糊统计的方法,对飞行错觉的类型(倾斜错觉、俯仰错觉、方位错觉、反旋转错觉和倒飞错觉)和频率(从无、偶尔、时有、经常、总是)做了经验的赋值工作,分别计算出了这些模糊概念(除从无外)的心理量表值和模糊度。同时我们认为,飞行错觉水平是频率与类型的函数,其数学表达式为:,并将这一表达式作为评定飞行员飞行错觉水平的基本模型。  相似文献   
4.
收入分配公平判断是人们对自己收入所得公平与否的主观评价。通过对参照点和收入金额的控制,探讨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对收入分配公平判断的共同影响。结果发现,(1)民众的收入公平判断受参照点的影响,在有参照点的情景下比无参照点情景下更感觉不公平;(2)不同工资水平下,民众的公平判断具有显著差异,而且民众对低于平均工资的“受损”比高于平均工资同等金额的“受益”赋予的公平感的权重更大,即存在得失感受的不对称;(3)不同的工资参照点、多得和少得的分配结果共同影响民众的公平判断,即损失规避在参照依赖对公平判断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模糊痕迹理论是用于解释记忆、判断与决策的综合性理论,该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主要基于对信息存储、表征、提取和加工过程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模糊痕迹理论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其要义(gist)如何发挥核心作用,使得模糊痕迹理论有别于其他传统的决策模型。该理论将高级直觉与原始冲动性进行了区分,并且预测决策误差来源于判断与决策的各种不同成分,如背景知识、信息表征、提取和加工过程等。模糊痕迹理论不仅可以解释诸如框架效应、合取谬误等传统决策与判断文献中常讨论的误差现象,同时基于该理论的研究还得到了一些与传统决策理论相悖的新发现。此外,对脑与行为如何发育性变化的研究为我们了解成人的认知过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新视角,这些对脑与行为的发育性研究和对特殊人群的研究结果也都支持了模糊痕迹理论对要义加工依赖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通货膨胀知觉是个体对通货膨胀的主观体验.通货膨胀知觉的认知机制主要体现在体验阶段和整合阶段.体验阶段主要涉及到个体对物价的感受性和记忆,整合阶段主要涉及到个体利用可得性启发式以及锚定和调整启发式完成对通货膨胀的最终估计.通货膨胀知觉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通货膨胀预期、框架效应、对价格公平性的认知、社会放大效应以及货币改革等.未来可以从通货膨胀知觉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神经机制、跨文化研究以及具有较高生态效度的测量指标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错误记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宏英  隋光远 《心理科学》2003,26(3):512-514,518
1 引言当一个人错误地声明一个新词或一个新的事件他以前见过时,错误记忆现象就发生了。对错误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潜在的记忆过程,但二十世纪中期以前,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正确记忆的报告上,仅把错误当作方法学矫正的对象。对于错误记忆的研究得益于1959年Deese的实验,他描述了错误记忆(false memory),但并未在记忆研究者中形成广泛的兴趣。直到1995年,Rodiger和McDermot的工作才使更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对错误记忆现象寻求更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不平等规避是指人们在资源分配中厌恶不平等的分配结果,为了达成平等甚至愿意付出一定代价的现象。这一现象是经济学中常见的行为"异象",属于社会偏好理论的研究范畴。不平等规避的经典模型是FS-ERC模型,后来的研究者从消极情绪、意图和社会奖励等视角对不平等规避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不平等规避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人口统计学变量、社会距离、决策时间和实验任务特征等。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不平等规避的心理机制、神经基础,以及对不平等规避的稳健性进行再验证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该文简略地回顾了近些年来有关儿童传递性推理能力的研究 ,介绍了国外有关传递性推理的6个模型 ,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在心理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嘉元 《心理学报》2009,41(10):1015-1023
提出了运用模糊数学对利克特量表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探讨了人们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时, 所采用的算子和对各个自变量的权重分配, 并且运用遗传算法(GA)来确定相关的权重。以大学生对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评价数据为例, 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发现男生采用了“最大最小”合成算子, 女生采用了“有界和、取小”合成算子。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对利克特量表的心理测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