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觉悟     
《佛教文化》2011,(3):126-126
觉,梵语菩提Godhi,鸠摩罗什译作「道」,玄奘译作「觉」。「觉」有觉察、觉悟两层意思:觉察即察知恶事,觉悟即开悟智慧。佛家说:会得真理以开真智为「觉悟」。中国选要什么原有「觉悟」一词,见《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相似文献   
2.
梵本《唯识三十颂》汉译问题试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巫白慧 《法音》2006,(2):15-17
近日重温了《唯识三十颂》的梵语原文和玄奘法师的汉语译文,同时也认真选读了《成唯识论》,做了一些研究,自觉有几点新知和收获。特别是对玄奘法师的《唯识三十颂》译文的准确性和艺术性加深了理解和确认,这在不小程度上使我自己能够澄清和解决有关玄奘法师《唯识三十颂》译文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一、梵语“vij`apti”一词的解释记得不久前有学者对《唯识三十颂》梵本原文中“vij`apti”一词出现在梵本《唯识三十颂》的第2、3、17、25、26、27六个颂里,其中除第2、3两个颂外,其余四个颂的vij`apti(识)是与mqtra(唯)组成一个复合名词“vij…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玄奘是一位具有里程碑式的翻译家,他将转梵为汉的佛典翻译事业推进到全新的高度,开启了佛经翻译的新纪元。本文以玄奘所译佛典及著述中对梵语声明学的译介与弘扬为研究对象,探求他在会通华梵语言文化传统方面的成就与特点。  相似文献   
4.
5.
佛智与般若     
郭继民 《法音》2021,(8):59-61
一、佛智佛门智慧深似海,用佛语言,可谓"无边无数无量"。然,若问询究竟何为佛智,尚须费些工夫。依个人陋见,欲言佛智,须明佛之本义。梵语"佛"有觉悟、觉者之义,乃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三位一体,此言佛即佛智之代称。《心经》所言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即"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汉译为觉悟、佛智、正智,大抵可作为佐证。  相似文献   
6.
张远 《中国宗教》2014,(10):82-82
2014年5月,黄宝生研究员主持编撰的《梵语佛经读本》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长达百余万字,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历时两年半结集成书,是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梵文研究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学术成果之一。《梵语佛经读本》是一部教材性质的学术专著,是作者七年梵语教学经验的结晶,也是梵语人才队伍及梵语学科基础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该书在把握文化脉络的前提下,通过逐字逐句细读梵语佛典,实现语言学习与文本鉴赏、  相似文献   
7.
佛教的世界观是非常广大的."世界"梵语为Loka(路迦),世为迁流之义,指时间,过去现在未来的迁变流动.界为方位,指空间,东西南北等四面八方加上下,共十方.  相似文献   
8.
宋代统治者出于政治和外交的需要,设立了译经院。为了维持译经事业的进行,国家开始了专门培养梵语翻译人才的伟大创举,先后两次各招学僧50人进行培养。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悉昙章、声明及梵经义理等。维持了近百年的译经院为宋代的佛教事业培养了不少人才。惟净是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而成为一代译主,其他人中有的在译经中担任重要职位,有的则为西去求法作出了贡献。宋代这一专门培养译经人才的活动,开创了中国佛教译经事业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王孺童 《法音》2010,(1):10-14
<正>甲一、解题"六离合释"者,梵语音译杀三磨娑,杀为六义,三磨娑为合义,故称六合释;又因每释各有离合之相,故称六离合释。"法式"者,谓于每释之中各举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