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方 《佛教文化》1997,(5):42-44
今夏气候有所异常,南方偏凉,而北方奇热。仲夜,行方接待了一位来访者土人,相对品,作竟夕之谈。土人以“我为什么会是一个佛教徒”为题,以第一人称叙述其关于梁武帝的追索研究,令行方一改以往梁武帝观感,一时竟忘却褥暑。土人模仿佛教经籍作法,一口气讲了十篇故事(品即篇),即在“序品”之后,分别以情爱品、事业品、信仰品叙梁武帝生平,以爱好品、学术品、暮年品、死亡品分别作面面观,终以“重来品”作结,叙梁武帝之于今人的关系。行方听来,但觉亦真亦幻,一时不能自己,遂令土人三度删改,而后刊布于此。在北国古都的某个名…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在评价梁武帝时,总是将其亡国灭身与崇信佛教联系起来。后世佛教史家在修撰佛教史的过程中,通过改造历史文本以美化武帝形象、运用史论进行辩驳、利用因果报应思想自圆其说等方式,对梁武帝"崇佛亡国"的说法进行了驳斥与再解释,从而开脱了佛教在萧梁亡国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冷介基 《天风》1995,(2):19-19
被誉为“洞庭明珠”的沅江市,位于洞庭湖滨,扼湘、资、沅、澧之入湖口,以沅水归宿之地而得名。辖41个乡、镇,3个芦苇场和1个农场,总面积2071平方公里,有75万人口。 这是一个新兴的城市,沅江置县,始于梁武帝普通三年(公元522年),时称乐山县,以后几经沧桑,屡易其名。1988年10月,国务院批准改沅江县为沅江市。历史上,沅江是个农业县,素以“鱼米之乡”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4.
梁武帝天监三年"舍道归佛"的诏书,实应受到很大的质疑:一、这么大的事,<梁书·武帝纪>(含<南史>)没有记载;二、梁室初建,在急需收拾人心之际,是不可能以此再添新的乱子;史书中所载的崇佛举措最早在天监十六年,也说明了这一点;三、天监初年,梁武特别崇信祥瑞以安定人心,自不会一下抛开道教;况且,诏书中以周、孔为邪,极尽侮辱、谩骂之辞,也不合梁武帝一贯尊崇儒教的性格.因此,其可信度就要打上很大的折扣,这或许是佛教徒在佛道论争中自张其教而编撰.  相似文献   
5.
南朝梁武帝在儒道佛三教关系上主张三教同源论和三教会通论,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他的《会三教诗》中。《会三教诗》首段自述少时学习周孔,第二段谓中年之后开始观看道家典籍,第三段说后来研究佛教,第四段说由于众生充满分别之念而形成儒道佛三教的浅深不同。《会三教诗》篇幅虽然短小,但却是梁武帝对宗教有关儒道佛三教关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深入解读这首短诗可以成为了解梁武帝三教会通思想和他在位时期宗教文化政策的终南捷径。  相似文献   
6.
约在普通四年后,鉴于灾异频起而带来的物议沸腾,梁武帝下诏严禁谶纬的流播。长时间的禁令,加上其后梁朝末年台城、江陵两次焚书而必然带来的典籍的亡逸,直接造成了谶纬书籍的散亡。重要的是,这一事件能看出时人,特别是梁武帝对谶纬的心态;双重作用之下,谶纬之学终于成了一门遥远的绝学。  相似文献   
7.
齐、梁易代之际,陶弘景以一个道士所擅长的图谶、符箓来为萧梁政权的稳定和争取民心作最大的支持,进而获得了梁武帝的信任,但为时不长.天监七年(508)陶托言"静斋",半夜从茅山出走,实意味着二人间罅隙的产生.之后,因佞佛的举措已开始弥满全国,梁武帝对道教的信任自然也跌到了低谷.因此,"山中宰相"的称呼,大约只能是萧衍称帝后到天监七年这一短短的七年时间,其下限最长也只能延续到天监十一年,即陶弘景诣郧县礼佛受戒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净因 《法音》2002,(3):10-13
四、回归之代价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革新成功,是以生命为代价的。禅宗六位祖师各人的遭遇便是最好的证明。初祖达摩来华见梁武帝,话不投机[72],而“一苇渡江”[73],说明达摩“不立文字,直指心源”不为上流社会所容纳。达摩遂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74]这说明达摩之“有为之善,非真功德”无法为普通民众所接受[75]。达摩传教时,时常受到“取相存见之流”的讥谤,只得到道育、惠可等少数人的认同[76]。又据《历代法宝记》记载,达摩先后六次被义学沙门下毒,第六次终于…  相似文献   
9.
禅是生命的减法,且是彻底的减法,因为佛性本具,不假外求,而生命之所以颠倒,正由于众生心外求法,遂使生命在二元分割的世界里追逐攀缘,而要斩断此攀缘,乃不能只如世法所言般破邪显正、更得正邪齐扫,才能真正契于一如。也所以达摩见梁武帝,武帝以“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相询,达摩却直接回以“并无功德”一语,  相似文献   
10.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拥有2480余年的建城史和1780多年的佛教文化发展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既是人们对当年佛教兴盛的追忆,也是南京以佛教文化隆盛于中国的佐证。从东汉末年佛教东渐江南,到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