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基于自我控制的强度模型,研究了组织政治环境作为情境因素影响领导者公正准则遵从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来自某国有商业银行73位网点主任连续10个工作日的570个经验取样法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在个体内层次,领导者组织政治感知提高了自我耗竭,领导者职位任期削弱了该正向关系。(2)个体内层次自我耗竭对公正准则遵从的作用取决于个体间层次领导身份认同的程度:当领导身份认同较高时,二者关系为正;当领导身份认同较低时,二者关系为负。(3)当领导者职位任期较短且领导身份认同较高时,组织政治感知通过自我耗竭促进公正准则遵从;当职位任期较短且领导身份认同较低时,组织政治感知通过自我耗竭阻碍公正准则遵从。上述研究结论将公正准则遵从的前因研究从行为者中心视角拓展到情境中心视角,率先研究了组织政治感知的个体内变化及其影响,同时增进了对自我耗竭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文殊般若经》是佛教文献中展现文殊信仰的重要经典,展现了文殊智慧的个性特色和文殊法门的鲜明标识。它追求转烦恼成菩提,兼论出世与入世,脉络清晰,体系完整,所论述的大乘佛教的核心理念和修学方法,既坚持了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根本宗旨,又能在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激发人们追求真理,服务大众,在今天仍对我们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释明贤 《法音》2021,(4):10-13
2021年2月9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公布了《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在宗教事务中,对人员的管理历来是重中之重。许多复杂疑难问题的出现,其根本症结还是在于人。因此,规范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乃至健康传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工作非一成不变。即使组织借助工作设计设定了特定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员工也会出于维护积极自我形象、控制感和与人建立联结的核心需求而开展工作塑造——主动调整对工作的认识、工作任务和人际交往——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和意义感。尽管工作塑造的前因后效研究已较充分,但较少研究触及自我认同这一核心。鉴于此,本研究以自我认同理论为主线,探寻当个体面临重大外部挑战时,如何通过自我提升与自我防御两种机制应对环境变革,进而借助工作塑造及工余塑造完成自我认同的重构。通过4个研究探讨消除自我认同威胁作为自我防御机制,把握自我成长机会作为自我提升机制,揭示工作环境重大变革激发个体自我塑造行为的中介机制;基于压力应对的认知评价模型,探讨个体特征在初级评估阶段,组织情境特征在次级评价阶段的调节效应;开展现场干预研究,探讨结合自我建构进行工作塑造的效果。本项目将工作塑造和自我认同重新连结起来,构建了工作环境变革情境下个体自我塑造的双路径模型,以望对两个领域均有贡献。  相似文献   
5.
以363名初中阶段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学业自我妨碍在流动儿童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与学业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认同整合的调节作用。结果如下:(1)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正向预测流动儿童学业倦怠;(2)学业自我妨碍在流动儿童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与学业倦怠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认同整合会调节个体歧视知觉、学业自我妨碍对学业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虚拟化团队工作模式成为当前企业运作的一个发展趋势,产生了无边界的工作特征,工作和家庭领域高度重叠,改变了以往工作和家庭可区分的研究和实践前提。为此,学者开始提倡顺应无边界的发展趋势,促进工作和家庭融合。然而,基于这一管理思路的企业实践却导致了一系列负面效果。这让我们不禁重新思考:在虚拟化团队工作模式发展趋势下,我们更适合采用以往的工作-家庭区分思路,还是当前的工作-家庭融合思路,抑或是其他新的管理思路?为解决这一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社会认同理论弥补资源保存理论在解释力上的不足,探讨团队虚拟性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家庭整合行为,采用怎样的管理思路进行有效的干预以达到工作和家庭和谐发展的效果。本研究为数智化变革下的工作-家庭平衡研究构建了新的理论框架,推动该领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指导企业从新的管理思路促进工作和家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行为干预中的溢出效应指的是针对目标行为的干预措施对非目标行为产生了某种影响。根据影响方向,溢出效应可分为正向溢出和负向溢出。对环境行为的干预措施可能会通过个体的自我认同产生正向溢出,而通过道德许可产生负向溢出。自我效能、行为难度与行为相似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该过程。进一步整合有关溢出效应的定义、统一行为的测量方式以及将情感因素纳入框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我建构理论和情绪理论, 本文探讨了自我建构与广告诉求对品牌认同的交互作用、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3个实验, 我们发现对于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来说, 能力广告诉求更能提高品牌认同感, 而对于相依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来说, 热情广告诉求则更有效; 同时我们也验证了广告诉求到愉悦感到品牌认同最终到购买意向的因果链模型, 并确定了企业类型对该机制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宋仕婕  佐斌  温芳芳  谭潇 《心理学报》2020,52(8):993-1003
通过实验研究了群际互动中个体对不同来源身份的消极群体评价的情绪反应及群体认同的调节作用, 并从情绪-行为反应的连续性视角探索群际敏感效应的行为表现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相比内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 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更能引起消极情绪反应; (2)群体认同对群际敏感效应起调节作用, 高群体认同者对来自外群体消极评价的情绪反应更加负面, 而低群体认同者这种趋势并不明显; (3)高群体认同者在经历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后会表现出更多的内群体积极行为, 且消极情绪反应对此起中介作用。研究扩展了群际敏感效应的适用范围, 并为探讨其内部机制和后续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云南省南伞镇与缅甸果敢相连地区的丧葬仪式研究发现,该地区跨境民族在历史悠久的交往活动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态圈。跨境地区丧葬仪式有着其内在一致性和区域特殊性。其内在一致性是哲学层面的个体身份认同,通过仪式中蕴涵的生命观、孝道、礼乐三个文化要素呈现;其区域特殊性是社会学层面的群体身份认同,通过仪式特有的佛道、汉彝互融特征来呈现。两地边民通过对仪式的参与而形成文化共同体,继而实现身份认同。这种双重认同交叠诠释了文化动学之意义。宗教仪式在文化传播中承担着重要媒介作用,而其所承载的核心要素形成的文化动力是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