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冰 《中国宗教》2022,(1):48-49
推进宗教工作法治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工作法治化是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遏制宗教极端主义渗透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是摆在宗教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5月28日,山东招远几名"全能神"信徒,在大庭广众之间公然杀害一位素不相识的女性。他们的暴行再次激起人们对邪教的强烈愤慨和高度关注,而凶手被捕后披露于世的诸如"信神不怕法律""见了母亲也会杀她"等言词,更令一般人在受到巨大震动的同时感到匪夷所思。这种以所谓"神"的名义大开杀戒的恐怖行为,一段时间以来却并不罕见。不久前发生的打着"圣战"旗号戕害各族平民的系列暴力事件,以及因为某个"法王"的蛊惑而在特定地域多次出现的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4,(6)
正近年来,国内一些地区相继发生多起由宗教极端分子策划实施的暴力恐怖事件,造成大量无辜群众伤亡,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事件发生后,宗教界纷纷对这些惨无人道的暴行予以强烈谴责。近日,山东招远一起恶性杀人案再度震惊全国。6名邪教徒因一女子拒绝提供电话号码而将其活活打死,其手段之残忍、性质之恶劣骇人听闻、令人发指。犯罪嫌疑人张立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怕法律,我信神"的言论更是挑战国人的认知底线。邪教与宗教极端主义酿成的悲剧,引发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无神论》2021,(2):42-48
在有关宗教极端主义本质的探讨中,国内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宗教极端主义是宗教的"异化"与"蜕化",宗教与极端主义"无关"。然而,检视异化蜕变论会发现,其解释力有明显欠缺,即忽视宗教自身所负载的政治社会因素,研究视角呈现反工具主义与还原论取向,缺乏细致的因果分析,定义也存在着模糊性。宗教极端主义很难在相对有限的内部视角与较为封闭的话语体系内被给予合理解释,而需借助更为广阔的外部视角与系统的社会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最近,国内一些思维极端化的人,利用互联网大肆传播西方霸权主义极右势力妖魔化伊斯兰教、侮辱穆斯林的图片、消息和文章,表面上打着反对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旗帜,实质上却把仇恨矛头集中指向整个伊斯兰教和穆斯林。他们用极端敌对的言词,称伊斯兰教为“绿教”,鼓吹“绿色威胁论”,否定它是和平的宗教,把恐怖主义造成平民死伤的罪过转嫁在穆斯林头上,鼓吹与“伊斯兰法西斯恐怖主义”作战。  相似文献   
6.
沈毅 《中国宗教》2018,(6):10-11
2018年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中国青岛召开,上合组织成员国领导人、常设机构负责人、观察员国领导人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会议。会上达成了广泛其识、签署了多份相关文件,特别是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不仅对上合组织下一阶段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而且对成员国共同发声反对宗教极端主义,有效打击“三股势力”,协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各类族裔的、种族的、宗教的和文化的身份政治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人群之间进行各种利益争夺的重要形式。在这些利益争斗中,宗教政治因其涉及面广、涉及人数众多以及非理性和破坏力强而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其中宗教极端主义尤其是政治性的宗教极端主义乃至恐怖主义对所在地区、各相关民族国家和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是崇尚和平与发展的宗教。但在当今世界上,假借伊斯兰教之名从事违反人类本性的暴力恐怖活动已成为一种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现象。大量事实一再证明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是导致暴力恐怖主义重要思想基础之一,而国内政治、地缘政治、世界政治,特别是霸权主义主导的国际干预则是宗教极端主义形成的重要推手。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与思想根源的视角和层面就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表现形态、基本特征和产生根源等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学理分析。  相似文献   
9.
2011年4月14日至7月22日,美国民调机构皮尤对1033名美国穆斯林进行了电话访谈,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并发布了题为《美国穆斯林:疏离感没有增加,也不支持极端主义》的调查报告,原报告长达130余页。笔者将报告中有关穆斯林与普通公众在人口学、宗教、社会和政治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共性与差异介绍给国内读者,希望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西方穆斯林。  相似文献   
10.
撒哈拉以南非洲日渐成为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理想地,这里的宗教极端主义运动方兴未艾。宗教极端主义"恶之花"的怒放,同样也根植于这片特殊的"沃土"。伊斯兰极端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以温和为特色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伊斯兰教中发生、发展,与该地区内部与外部的宗教、政治、经济与文化因素密切相关。而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恶之果",则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社会难以下咽之苦果,其负面影响远超宗教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