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今生与来世     
汤士文 《天风》2004,(7):34-34
基督徒在相信来世的同时并不否定今生,而是肯定今生。 真正的基督徒是尽力去做对人有益的,造福于人的善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对资本主义传统社会毫不妥协的革命者、批判者,同时也是一个吸取了多种文化滋养的文化巨匠,正因如此,犹太教对马克思的影响不应被忽略.本文将犹太教对马克思的影响主要概括为: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精神的犹太教对马克思的精神气质的影响;二是犹太教对现实的、社会的"人"的重视与马克思思想的主旨具有一定的暗合性;三是与基督教的"博爱""来世精神"相比,犹太教更突出了"平等"、"公义"和现实生活,这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批判有一定联系;四是马克思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犹太教与对资本主义金钱崇拜的批判直接对应起来;五是马克思的著名格言"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等蕴含着明显的犹太情怀.  相似文献   
3.
你要往前走     
方枚 《天风》1995,(7):34-35
基督教信条中的最后一条是:“我信……来世永生!”它给我们指出一种时间观,表达了永恒生命的动态性、直线性。 我们必将走向终结,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事实,也是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命运。我们在大自然与人类生活中所经验的每一结局都向我们大声说道:在我们向长久居住过的地方告别。  相似文献   
4.
古埃及人花费巨大财力人力为自己建造的陵墓从选址,外型到内部结构都和当时的太阳崇拜密切相关。从各个时期的陵墓构造和选址可以窥视到法老统治时期不同阶段所盛行的来世观念,太阳崇拜作为来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陵墓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5.
宗教信仰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学家眼里,宗教信徒在参与宗教活动时也具有收益最大化动机,他们需要把有限的资源在市场活动和宗教活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实现收益最大化。宗教活动的效应也称作"灵性资本",它包括精神、物质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对来世的追求,即所谓的"来世财富",后者包括身体健康、社会网络关系等。同时,宗教活动还具有很大外部效益,其中所包含的利他主义、法制意识等理念,对市场活动中的自私、犯罪等行为是一个很好的制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