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忠民 《学海》2001,(6):76-80
现代意义上的公正的依据有两类一类是理念依据,包括平等、自由、社会合作诸项理念;另一类是现实依据,包括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这两类依据规定了现代公正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则.忽略其中的任何一类或一项依据,对于现代公正的理解都会流于偏颇.完整地理解与把握现代公正的各项依据,是确立现代公正基本内容与基本规则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李习凡  何雨 《学海》2011,(5):109-113
教育机会的配置与特定的社会制度安排以及受教育者的家庭背景存在紧密关联。本文以F中学为典型案例借助抽样调查技术手段来研究当前教育不平等现象中的重点中学的精英选拔机制。研究发现:借助于文化资本、政治资本、地位资本与权力资本的社会转化机制,优势社会阶层子女在优质教育机会获得上占尽先机,不仅可以通过正常的公开招录进入重点学校,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能通过渐趋为重点中学主要入学选拔形式的扩招录取占据优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3.
再等一分钟     
也许我们这样认为,一分钟,对我们没有多大作用,因为我们每天不知道要浪费掉多少个一分钟。然而你是否知道,就是我们浪费掉的其中的一分钟,或许会是我们迈向成功的那宝贵的一分钟,也许就是能改变我们一生的  相似文献   
4.
论文基于自我控制的强度模型,研究了组织政治环境作为情境因素影响领导者公正准则遵从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来自某国有商业银行73位网点主任连续10个工作日的570个经验取样法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1)在个体内层次,领导者组织政治感知提高了自我耗竭,领导者职位任期削弱了该正向关系。(2)个体内层次自我耗竭对公正准则遵从的作用取决于个体间层次领导身份认同的程度:当领导身份认同较高时,二者关系为正;当领导身份认同较低时,二者关系为负。(3)当领导者职位任期较短且领导身份认同较高时,组织政治感知通过自我耗竭促进公正准则遵从;当职位任期较短且领导身份认同较低时,组织政治感知通过自我耗竭阻碍公正准则遵从。上述研究结论将公正准则遵从的前因研究从行为者中心视角拓展到情境中心视角,率先研究了组织政治感知的个体内变化及其影响,同时增进了对自我耗竭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公正既是道德德性的一个类型,分有道德德性产生及其演变过程的显性特征,也是一切德性的总括;其中,总体的公正通过对法的遵守在规范的来源方面统领着诸道德德性,具体的公正通过对外在善的适度标准的把握从判断标准和目标追求两个方面统领着诸道德德性.亚里士多德对公正与道德德性、公正与适度以及作为守法的公正与作为平等的公正等关系问题的讨论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贯穿其中的是基于幸福生活为目的的德性统一性原则,厘清亚里士多德公正思想的内在理路是呈现该原则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制度公正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度公正与社会和谐代表了一个“好”社会理想的两端:公正是最低限度的好社会,而和谐是最大程度的好社会。对于社会的和谐运行来说,制度公正是基本要求,但仅此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发育公民的另一种道德内驱力——仁爱之德。而发育公民的仁爱之德,必须从构建公正的制度规则和坚固制度公正这个道德底线入手。  相似文献   
7.
荀子的正义思想特别值得今天的政治哲学借鉴的主要有三点:其一,人有天赋的理性,能够分析判断,所以人能群,能够制定礼仪制度组成人类社会。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唯有理性是达成政治共识的可靠基石。其二,行义以礼。仅有理性的分析判断能力并由此明确了正义原则还是不够,还必须落实到制度建构的层面上来,建立合宜的伦理制度和政治制度。其三,行义以正。政治经济制度应该体现公正与公平,公正就是要具体依据德、能、功、罪进行赏与罚;公平在政治上首先在于机会公平并有制度保障,在经济上不是实行绝对公平,而是要保证相对公平并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还有人对自然的利用要适时、适当、适度。  相似文献   
8.
李健原来在山东荣成市经营水产店,虽然生意还行,但总归是小进小出,赚不到什么钱,所以李健总想着另外找一个更好的创业机会。1999年的一天,李健带着妻子到日本去旅游,在一个海产品展览馆里,李健发现了一个奇观,里面的一个工作人员一手拿着一条3米长的海带,一手拿着一把菜刀,眨眼间的工夫,就从那条几毫米厚的海带上剥下了足足20层海  相似文献   
9.
赵汀阳先生认为传统金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适用于当今的价值多元社会,已经过时,需改造升级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但他对传统金规则的三点评论并不十分合理,而且,他所提出的新版金规则"人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并不包含什么独特的理论优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传统智慧的结晶,很难被取代或超越,仍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则。我们所需要的是回归这一原则,真正践行它。  相似文献   
10.
在英译《中国经典》中,理雅各曾先后两次论及孔子的伦理观念远不及基督教的标准的问题,其立论的重要依据,就是孔子在《论语·宪问》章对"以德报怨"的回避及对"以直报怨"的肯定。在此,我们以理雅各英译《中国经典》对于儒家的还报原则的批评为线索,辨析基督教与儒家在"以德报怨"和血属复仇等问题上的不同观念,以及双方对于仇怨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等问题,并尝试透过德国神学家蒂里希对于"公正"的不同层次的界定,厘清这两大传统在同样以"公平正直(justice)"为根基的前提下,二者的还报原则之所以产生分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