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借鉴.受其影响,部分学者在复兴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口号下,相继完成了道德哲学与历史哲学转向.其中,既包括他们从克尔凯郭尔的"个体生存""激情选择"以及"内在自由"等概念出发,对当时被官方马克思主义遮蔽的个体性伦理责任的凸显,又涉及他们在个性伦理学基础上,通过挪用克尔凯郭尔的"瞬间生成""永恒片断"与"可能运动"等范畴,对彼时东欧社会主义实践中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片面理解为对必然规律的批判.据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就在马克思的经典论断之外,以存在主义视角重构了现代性宏大叙事关于人类永恒福祉得以实现的传统路径.值得一提的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转向无疑是相关学者对战后及至斯大林主义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近二十年东欧社会主义探索历程进行反思的结果.而在马克思主义与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的博弈中,他们的思想旨趣从马克思主义向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嬗变,又勾勒出东欧社会主义探索的复杂心态历程.  相似文献   
2.
阅读马克思的三种方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朴素式阅读把阅读仅仅视作一个直观地看和读的过程,似乎面对马克思的文本,无需任何理论和现实的中介,它不曾考虑过阅读本身,包括阅读者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旨趣,所阅读文本的语言和风格,阅读的场景和节奏,等等。征候式阅读把阅读视作一种生产,关注文本中的空白、沉默和缺漏,认为能够看得见什么,看不见什么,不是由主体的视觉决定的。而是由问题结构决定的。互文式阅读面向未来,在文本与文本、科学与修辞、写实与象征之间自由跳跃,要求多角度的阅读和阐释,不断生发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凌新 《学海》2002,46(4):105-110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 ,并形成一种世界性的哲学思潮。然而 ,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哲学人道主义却遭到了西方“反人本主义者”的尖锐批判 ,阿尔都塞甚至提了“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反人道主义”的著名论断。而马克思本人对人本主义的批判则更为彻底 ,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指出了马克思思想分期的认识论断裂,即早期的意识形态阶段和成熟时期的科学阶段。阿尔都塞认为,1845年之前,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还停留在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总问题中,即在一种人本学或旧人道主义意义上来谈论现实问题,纯属抽象和幻想,因为它不曾研究真正的社会现实,而是在幻想的对象中,以一种抽象和思辨的方式展开其虚假  相似文献   
5.
结构需求是个体对简单结构、清晰有条理的事物与环境的偏爱和需要,其本质是一种动机,个体通常会以结构严密、有条理或简化复杂信息的认知加工方式将其表现出来。结构需求存在着个体差异性。高结构需求水平的个体能够简化复杂的信息和环境,以清晰和简单的表征与描述去理解、建构他们的世界,从而减少认知资源的支出和消耗,提高认知操作的效率,维持认知与行为倾向的内在稳定。研究者梳理了结构需求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介绍了两种主要的结构需求测量工具(PNS-12量表,PNS-11量表),以及结构需求的相关研究,分别从结构需求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的角度对其相关研究进行了阐述。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究结构需求的概念与结构,拓展其研究方法,研发更加有效的测评工具,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开展结构需求的中国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幼儿朴素理论发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素物理学、朴素生物学和朴素心理学是幼儿朴素理论发展的三个核心领域,本体集合、因果原则集合和内部一致的知识体系则是朴素理论的三个重要成分。该文以幼儿对三个核心领域的因果认知发展为中心,以朴素理论三个重要组成成分为线索,对近期幼儿朴素理论发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讨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燕 《道德与文明》2019,(2):103-110
亚当·沙夫"马克思战斗的人道主义观"旨在凸显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独特性、优越性和彻底性。他将马克思人道主义的战斗性归结为其理论前提(现实的个人、自主的个人)合乎逻辑的必然结论,围绕马克思人道主义的个人观和辩证法,揭示了马克思"战斗的人道主义"的必要性与特殊性,认为只有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才配得"战斗"之名。虽然沙夫对马克思人道主义个人观的分析没有抓住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实践本性,但他从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连贯性、一致性和整体性的角度来说明战斗性是马克思人道主义固有本性的做法对我们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在各种人道主义思潮相互竞争的历史时期,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者不仅要秉持战斗的(或积极行动的)立场和态度,还要善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内部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人道主义的战斗性,自觉运用辩证思维来阐发、捍卫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8.
学前儿童对生物衰老的认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朱莉琪  方富熹 《心理学报》2005,37(3):335-340
按照“朴素理论”的要素设计研究任务,研究一探查学前儿童能否以衰老这一生命特征为标准做出生物和非生物的本体区分,以及能否对衰老做出生物性而非意图的因果解释;研究二进一步探查学前儿童对生物衰老特性(普遍性和不可逆性)的认知。结果显示,4、5、6岁学前儿童在分类作业中的认知成绩随年龄逐渐提高,而在因果解释中,各年龄组儿童都不用心理意图作为衰老的原因;他们对衰老的认知与其对生长的认知密不可分;学前儿童对衰老两个特性的认知不同步;由研究结果可以推论,6岁儿童在衰老维度上具有了较稳定的朴素生物理论。  相似文献   
9.
顾乃忠 《学海》2004,45(1):11-28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可分为前期理论和后期理论。马克思的前期东方社会理论以内因决定论和历史主义为其哲学基础 ,主张历史发展单线论 ;马克思的后期东方社会理论以外因决定论和人道主义为其哲学基础 ,主张历史发展双线论。马克思的前期东方社会理论和后期东方社会理论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思想体系 ,人们只能从二者之中择其一 ,而不可能兼而蓄之。  相似文献   
10.
心、脑科学与医学人道主义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心、脑科学的研究进展及成果极大支持了科学的医学人道主价值观应当以正确认识、把握、运用脑模式科学假说为基础的观点.试从意识的本质、医学人道价值观的机制、与价值相关的医者心灵的自我控制和意志自由等三个方面探讨心、脑科学同医学实践中的医学人道价值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