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嫉妒理论的分歧与契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晓钧 《心理科学》1999,22(4):318-322
本文探讨了现代嫉妒研究和应用领域六种主要理论在理论、发生原因、研究方法、分类、治疗诸取向上的观点和分歧,尝试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各理论的适用范围以及作为一般概括性嫉妒理论的不足,并寻找各理论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2.
以西安市280名幼儿及其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母亲、父亲对幼儿消极情绪的反应方式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单独效应和联合效应。结果发现:(1)母亲对幼儿消极情绪的支持反应正向预测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非支持反应负向预测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2)父亲对幼儿消极情绪的支持反应和非支持反应显著预测女孩的情绪不稳;(3)在女孩的情绪调节能力上,母亲和父亲非支持反应的交互作用显著,部分支持了分歧模型。  相似文献   
3.
<缁衣>、<中庸>、<表记>、<坊记>、<五行>这五篇作品出自子思学派,是目前学术界分歧最小的看法,而频繁引<诗>、解<诗>、论<诗>,又是这几篇文献的共同特点.本文发现大毛公<诗故训传>已经称引子思学派的作品,由此进一步可以证明几篇备受争议的子思学派的作品均出自先秦.本文也申述了子思学派之<诗>学可以成立的理由,认为子思学派是七十子之后儒家<诗>学的集中代表.本文同时梳理了子思学派引<诗>之范围和原诗的主题,并初步归纳了子思学派引<诗>的体例,以便深入讨论子思学派之<诗>学.  相似文献   
4.
史蒂文森主张道德分歧是态度分歧,而吉伯德认为道德分歧是计划分歧。他们的理论都与事实不相符,因为两个人之间有对立态度或者计划有差异并不代表两人之间一定有道德分歧。道德分歧应该是规定分歧,是假想情况下和理想情况下分歧双方的规范性讨论,而不是实际存在的态度对立或者计划分歧。同样,信念分歧也可以理解为假想和理想条件下的规范性讨论。规定分歧理论比史蒂文森和吉伯德的理论都更完善,它能解释后者不能解释的、直觉上的分歧,同时它为道德分歧和信念分歧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科学画报)2006年第3期发表记者程忠炎访谈文章,题为《心灵是什么》。我们没有拜读过沈教授别的论著,仅对此发表点滴不同的认识。 我们认为心灵即灵魂,而灵魂就是意识,而意识是思维运动的产物,而思维是脑物质运动综合反映出来的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陈寅恪学贯中西,通晓30多种文字,但他不屑于考证书,连一张文凭都没有。梁启超知道他是匹"千里马",便极力向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举荐。最终,清华大学破格聘用这名"高中生"为大学教授。按理说,陈寅恪从此应该对梁启超感恩戴德才对,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两人在相处中,丝毫看不出陈寅恪对梁启超的"追随"。相反,他们经常为一些学术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一般认为 ,在“朱、陆异同”的争辩中 ,王阳明的《朱子晚年定论》是“和会朱、陆”的“定论” ;陈建的《学艹部 通辨》则是朱、陆学术相异的“定论”。其实 ,在王阳明和陈建之前 ,徽州的新安理学家程敏政、程业已形成上述两种观点 ,并且直接影响王阳明和陈建等人。即是说“朱、陆异同”的两种“定论”是程敏政、程所作。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对西方人而言,中国伦理思想已经成为一种思维方式的范式,从任何一种合理的进步尺度来衡量,它都是一种精致复杂的、高度发展的、先进的范式,但它在许多方面又十分不同于西方伦理思想。根据戴维森式伦理学解释,这种分歧并没有表明  相似文献   
9.
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当代英美元伦理学的讨论中,这一问题往往表现为关于道德分歧以及解决这种分歧的道德论证的性质的争论。这种争论之所以重要,  相似文献   
10.
陈加和 《天风》2008,(9):18-19
编者语:今日中国教会在神学思想建设发展下,各地新建、重建教堂如雨后春笋,但我们也看到,某些地方在建堂过程中因为意见分歧而争吵不休,结果教堂未建起,教会則已分裂,众信徒心灵破碎,主的心也因此伤痛.这里我们刊出福州铺前堂的一些建堂经验,虽语言短小朴实,却值得我们各地建堂时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