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汉武帝内传》中所呈现的服食与养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内传>一书,<隋书·经籍志·杂传类>有<汉武内传>二卷;<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有<汉武帝传>二卷;<唐书·艺文志·道家类>有<汉武帝传>二卷,均不著撰人姓名.今所见者,约有二种版本,其一为文渊阁<四库全书>刊本,其一为<正统道藏>刊本.  相似文献   
2.
上清派是道教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魏晋时期,创始人相传为西晋女道士魏华存。该派以《上清经》、《黄庭经》、《真诰》等道书为主要经典,以存思、守神、行气、服食为主要修炼手段,对道学及中医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魏晋时  相似文献   
3.
战国、秦汉的神仙家有驳杂的渊源.大致可以分三方面:道家的真人思想;上古医术和养生思想;杂祀、巫术和数术.此外,神仙家的服食、导引、炼丹等实践富有不同于其渊源的特点,它们是后来道教的渊源.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思想文化大背景下考察古代医学的另一面,认为服食炼丹活动的兴衰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宗教道德的社会现象.古人肯定曾获过丹石之益,矿物药所含有的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与健康的关系会逐渐被现代医学所证明.人类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曾带来文化的交流,带动了医学、化学、药学、宗教、植物、矿物、饮食等方面的发展.人类医药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向"毒"宣战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服食"新诠     
服食是道教养生术之一,一般认为服食指道教徒服药求长生。本文耙梳大量一手文献,借鉴语言学、逻辑学方法,重新界定服食,认为道教服食之外延可以指药物,也包括气、符、日常膳食及特殊饮食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道教服食作为历史上难得的伟大的生命提升实践活动,旨在突破现实生命的有限性,体道成仙。服食是有层次的、有差异的,可分为多种类型。服食食材丰富多样,"万物无一不是药"。服食工艺较为复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特点亦有所不同。本文将对道教服食及其工艺特征做一研讨。  相似文献   
7.
"修行"是一种实践活动。道教所谓"修行"说到底就是"修道",力图通过伦理道德实践和养生技术手段来调理身心,最终达到"与道合真"的理想境界。从这个角度讲,道教修行也可称为"大道修行"。  相似文献   
8.
郝爽 《中国道教》2011,(6):45-50
行气又称炼气、食气、服气、吐纳,是古已有之的养生术.道门十分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认为“气聚则生,气散则死”,天地万物无不需气以生.葛洪《抱朴子·内篇》卷五《至理》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①道教行气术作为治病、养生,最终实现成仙理想的手段广泛应用于修炼,并被后世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9.
服食术是道教养生术的重要类型,它涉及饮食、服药、服气、服符、辟谷等五方面的内容,经历了由一般饮食到辟谷、由服动植药到服金石丹药、由服外气到服内气、由服灵符到服医药符之演进过程。道教服食术演进的主要动因在于道教服食技术目的与技术功效的矛盾运动,道教服食技术继承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促动;社会需求变迁以及科技整体进步对道教服食术也有推进作用。探究道教服食术演进历程及其动因,便于从中理会道教养生术乃至中国古代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蕴含的思维方式,这是我国技术认识论研究的重要个案。  相似文献   
10.
笔者高中遭逢三年困难时期,体质大亏,大学时乃特别注重体育锻炼,留心养生知识.壮年翻到道藏中的养生资料,就有一种邂逅老朋友的感觉.全国气功热期间,我也曾按图索骥,试着放松、入静,也似乎找到一点气感,以及某种虚化感,但说不上有什么明显的锻炼效果,似不如作作操、打打拳、跑跑步的痛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