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文化角度对电子游戏进行分析,有利于挖掘游戏的深层意义。在国产游戏起步晚而外国游戏已经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使民族文化融入到国产游戏中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一系列论证后,认为:"以传承本国文化为目的,以加强游戏中的文化因素为手段"这种既不流失本土元素,又加入国外文化的作法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2.
电子游戏已经走过了50个年头,现已发展成为一种集硬件技术、软件技术、CG技术、艺术与文史等一体的娱乐方式,其中有很大的成分是由于CG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德库宁油画作品将明亮的色彩、狂暴的笔触、丰富的肌理和饱满激烈的情绪浑然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风格。德库宁作为当代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其作品内部所具有的感性化、身体化、物性化及暴力性几个特征,构成了作品的当代性,在美术史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向中占有独特地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暴力电子游戏的短期脱敏效应:两种接触方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晓丽  江光荣  朱旭 《心理学报》2009,41(3):259-266
比较主、被动接触暴力电子游戏的脱敏效应,以44名男性大学生为被试,利用生物反馈仪测量被试主动参与游戏或被动观看游戏录像前后,及随后观看暴力视频过程中皮电与心率的变化(脱敏效应的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暴力电子游戏可以产生脱敏效应。接触游戏15分钟后,暴力游戏组观看暴力视频过程中皮电的增加值明显小于非暴力游戏组;(2)游戏的接触方式对于脱敏效应的程度无显著影响,但主动参与组对于游戏内容知觉到更高的愉快与更低的沮丧  相似文献   
5.
“划分后冷战时代的各种道德文化和政权的冲突的断层线,并不是划在各种文明之间,而是划在这些文明之中。它把那些坚信自己通过使用暴力来弘扬其价值观、来攫取其利益是完全合法的人所具有的信念(以下简称为‘暴力性信念’),与那些相信说服、教育和领导的人所具有的信念(以下简称为‘说服性信念’)区别开来了”(埃兹奥尼,2006)。  相似文献   
6.
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及相关变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综述了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及相关变量影响的测量方法和实证研究结果,分析了这种影响的心理机制和特点,文章认为对这种心理机制的理论探讨经历了四个阶段,元分析表明暴力电子游戏增加了游戏者的攻击行为、攻击认知、攻击情感、生理唤醒,最后文章指出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春燕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4):75-78,118
暴力性的电子游戏在青少年中的普及率相当高。研究发现,暴力性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和情感都有影响,对于那些本身就有暴力倾向的青少年来讲更是如此。而且,这种影响存在着年龄和性别差异。其影响的机制主要有:建立并激活与攻击有关的思维网络:削弱了对攻击行为的抑制;模仿和强化;降低了对受害者的同情心等。  相似文献   
8.
赵永乐  何莹  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788-1797
国内外的心理学者对暴力与非暴力电子游戏的消极影响做了大量研究, 随着一般学习模型的出现, 电子游戏的积极影响研究开始兴起, 同时也产生了对电子游戏消极影响的激烈争议。通过对近年来电子游戏消极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认为争议的原因主要在于相关研究未能与真实社会情境结合, 研究设计与方法存在异议, 研究范围狭窄, 研究结果相互矛盾等。将研究领域扩展至电子游戏积极影响方面, 以及大范围的纵向研究将是解决这一争议的关键和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爸爸的鹦鹉     
哈利·提里安的爸爸开了一家小小的糖果店,小时候,他很喜欢去店里玩,他的很多朋友也去那里,每人花几分钱买糖或花生。提里安先生每天都盼望儿子和他的朋友们来。然而,哈利进入初中后就不怎么去糖果店看爸爸了,他和朋友们去玩电子游戏或者买唱片,  相似文献   
10.
虚拟化身是个体在虚拟环境中的自我呈现,化身形象是与特定刻板印象相联系的虚拟化身的外在表象。虚拟化身与攻击性的关系已得到证实,但还有一些问题尚需探讨。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采用线索启动的方法,考察了化身形象、游戏暴力性和玩家性别对化身认同和攻击性的影响,以及化身认同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实验1结果表明:化身形象与游戏暴力性交互影响化身认同和攻击性。在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对化身认同和攻击性有显著影响;在非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对化身认同的影响边缘显著,但对攻击性无显著影响。对不同化身形象的认同会诱发不同的攻击性,但受游戏暴力性的影响。实验2结果表明:在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与玩家性别交互影响化身认同和攻击性。女性在化身认同方面比男性更易受化身形象影响;男性在攻击性方面比女性更易受化身形象影响。对不同化身形象的认同会导致不同的攻击性,但受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