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幸平 《天风》2016,(7):46-47
正不知怎么的,最近一有闲暇,就追起一部剧来,剧名《欢乐颂》。里面有这样五个女孩子:智力超群的安迪、古灵精怪的小曲、成熟老练的小樊、乖巧踏实的小关和没心没肺的小邱,她们都住在同一个名叫"欢乐颂"的公寓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虽然住的地方叫"欢乐颂",可住在这里的五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安迪,聪明过人的职场精英,事业顺风顺水,收入丰厚,也有优秀的男人追求,可幼年孤儿的经历,让她很排斥与别人的肢体接触。小曲,为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争家产,为能得到高学历的赵医生青睐而费心费力。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情绪智力已成为国内外心理学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章总结了情绪智力的由来及其目前的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曲立伟 《现代哲学》2016,(2):96-102
印欧语系的系词关联着西方传统存在论的根本经验。因此,虽然从表面上看,"是与存在"之争仅仅是一个哲学翻译的问题,但实际上却潜藏着古典哲学中的"存在论差异"基本结构。海德格尔提出的存在论差异问题,为我们重新审视在汉语学界盛行已久的是与存在之争提供出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宋代文人的艺术创作较雅,故受众窄,且传播地点有限,趋于精英化;元代文人的艺术创作较俗,故受众广,且传播地点广大,趋于贫民化。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谈谈个人对智力落后儿童早期干预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根据从事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干预教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对当今在我国开展早期干预的必要性以及早期干预的目的、设置的理由、内容、方式、对象、教师的条件、效果的评价以及开展的步骤等9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沈政 《心理科学》1992,(1):36-39
一、富有前景的多学科课题人的面孔及其照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图形,在人类认知活动中的意义已受到许多学科的重视,成为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认知心理学对面孔认知的研究,创造了许多研究方法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结出面孔认知的许多心理学规律。如左构脸与右构脸的研究发现左侧脸负载着许多的知觉信息;正位脸与倒位脸的研究发现了面孔认知的翻脸效应;用面  相似文献   
7.
不良的亲子依恋是导致儿童抑郁症状的风险因素,但其对儿童的影响会因儿童对环境的生物敏感性不同而存在差异。为探究家庭中母子、父子依恋对儿童抑郁症状的影响及儿童生物敏感性(本文中采用迷走神经抑制作为指标)在其中的作用,本研究结合行为任务、问卷报告、生理测量等多种研究手段,招募150名学龄儿童(平均年龄8.64岁,63名女孩)参与研究。结果表明:(1)学龄儿童的母子依恋水平高于父子依恋水平。(2)高水平的母子依恋与父子依恋会同等程度地降低儿童的抑郁症状。(3)儿童对环境的生物敏感性对母子依恋影响儿童抑郁症状路径的调节作用显著,生理上对环境更敏感(高迷走神经抑制)的儿童更易得益于高母子依恋,表现出较低的抑郁水平;但同时,这类儿童在母子依恋较低时也更易表现出较高的抑郁水平。(4)儿童的生物敏感性对父子依恋影响儿童抑郁症状路径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高父子依恋对生物敏感性水平不同的儿童均存在有利影响。(5)在不同情境中测量的迷走神经抑制对亲子依恋影响儿童抑郁症状的调节作用模式相似,表现出跨情境一致的特点。本研究率先揭示儿童迷走神经抑制与亲子依恋对儿童抑郁症状的联合作用机制及父母角色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性别心理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铁如 《心理科学》1993,16(1):57-59
一、研究背景性别心理差异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了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的兴趣。在研究的早期,人们普遍认为女性的智力差于男性,但很快就被一些调查研究资料所否定了。于是一些人便转而认为男女在智力水平高低上没有显著差异,而只是在智力类别上有差异.例如,格林和爱丁1982年的研究表明,女孩的阅读、文学和音乐成绩较男孩好,而男孩的自然科学和数学成绩较女孩好。到了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另一种观点,该观点认为男女性没有不同的能力,但男女性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表现在诸如成功期望、失败归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中,副词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词类,它没有具体形象的物体可作为理解支柱,因而儿童对它的掌握较晚。在各类副词中,5、6岁儿童对范围副词的理解最佳,时间副词次之,程度副词最差。三者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即使在每一类副词中,由于儿童概念发展的不均衡性,掌握的顺序也有先后。  相似文献   
10.
智力落后儿童人格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智力落后儿童由于大脑功能发育障碍,在个性的成熟和发展方面受到一定限制,表现出与正常儿童不同的个性特征。在不同智残程度的儿童中也存在着个性差异。智力与个性发展有密切关系,脑功能受损越严重,对个性发展的影响也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