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启西评传     
马启西是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的创始人。今年7月4日(农历5月19日),是启西先生归真90周年纪念日。为表达我们的敬意,谨此发表冯今源先生这篇文章。文中,作者通过启西先生创立西道堂历史过程的评述,进一步探讨了促成马启西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形成的各种原因,提出马启西思想理论的形成与西道堂的创建是时代的产物,符合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是回回经学直接影响的结果,此外还受到苏非主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嶷 《中国宗教》2012,(5):67-69
法不孤起,仗缘乃生,佛教就是在与时代和社会的不断适应中传承与弘扬。杭州市佛教协会的这些探索,其实是中国佛教界自身建设的缩影。而佛教僧团,也就是这样在与时代和社会的不断适应中,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3.
如何针对不同时代的环境按时分粮? 如何针对信徒不同的需要按时分粮?  相似文献   
4.
一沙里亚(al-Shrah),是伊斯兰教法的专称。阿拉伯语■,意为"通向水泉之路",泛指"道路"、"途径",引申为应该遵循的"正道"、"常道",正如《古兰经》云:"然后,我使你遵循关于此事的常道。你应当遵守那常道,不要顺从无知者的私欲。"(45:18)这  相似文献   
5.
当前加强对佛教文化建设的正面引导,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与时俱进地挖掘和阐释优秀的佛教文化资源,实现正面的时代价值,发挥好积极的文化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积极作用",这对新时期的宗教工作提出  相似文献   
6.
金阁寺碑文     
金阁寺碑文悲明辑哭日本国内供奉大德灵仙和尚诗并序渤海国僧贞素起余者,谓之应公矣。公,仆而习之,随师至扶桑。小而大之,介立见乎缁林。余亦身期绛物,负籍来宗霸业。元和八年,穷秋之景,逆旅相逢。一言道合,论之以心。素至于周盐,小子非其可乎?居诸未几,早向?..  相似文献   
7.
智慧法轮     
主持寄语 《智慧法轮》从92年第1期开始,已经频频讲述了佛教的智慧。每回转法轮之时,我都很注意认真去“听”(实则当然是读),因为我觉得这个专栏的文章都相当不错,短小精辟,要言不繁。从这一期起,我从热心读者变成了主持人,那么,我该给大家奉献一份什么见面礼呢? 正在踌躇之际。  相似文献   
8.
佘超 《道德与文明》2021,(5):153-160
友善作为时代新人之品德的重要构成,是助力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交出"合格答卷"的重要道德力量,其内在依据主要包括伦理、历史与现实等方面,同时,也将助益时代新人形成与国家为善、与人为善、与己为善、与自然为善等品质.为此,培养时代新人的友善品德的进路是,培育与践行友善价值观、发掘与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友善资源、激发弘扬友善品德的动力、完善时代新人锤炼友善品德的制度保障,进而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体现出不同的时代性内涵和特征.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特征,有着特定的时代内涵.形成公平正义的利益格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它需要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周易》生命哲学,单向度地从宇宙论演绎太极阴阳变化,或从心性论凸显易道生命实践的主体能动性,都无法实证宇宙大生命一体贯通的诚明合一之境。在熊十力哲学多元文化渊源和思想元素中,《周易》无疑是其哲学创新的最深邃的理论源泉和精神根基。宇宙本体与生命主体圆融为一,以生生之道涵化主体心灵,用主体心灵担当天地之情,成为熊十力《新唯识论》生命哲学理论突破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