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血压昼夜节律,观察给药时间对血压晨峰的影响。2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24h动态血压监测分为超杓型(n=49)、杓型(n=127)和非杓型(n=80)3组;各组再分为清晨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用药6周,比较用药前后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晨峰的变化,发现在改变血压昼夜节律及降低血压晨峰方面,超杓型组清晨服药优于晚上服药,非杓型组晚上服药优于清晨服药;杓型组清晨服药与晚上服药均能降低晨峰值,提示根据个体血压昼夜节律选择服药时间能更好地控制血压晨峰。  相似文献   
2.
年轻成年被试在现代人类觉醒期间“标准环境温度”(standard ambient tem-perature)(~20℃)和人体产生和散发热量保持最佳平衡状态的睡眠期间“热中性”(thermal neutrality)环境温度(~30℃)条件下。24-h昼夜测量体(口腔)和皮肤(中背,耳后,肘,手背,足背)温度。皮肤温度借助特制WMSX-01巡回检测温度仅远距离连续测温和自动打印。结果表明;(1)在“标准环境温度”(~20℃)和“热中性”环境温度[~30℃间可见四肢(特别足部)]皮肤温度呈现显著相位性倒转。(2)“非午睡组”和“午睡组”均可见在14:00左右呈现一个体温“钟”的“次要低谷”(Minor nadir),从而表示成年人的体温“钟”也可能具有“半24-h昼夜节律”(Circasemidian rhythm)的内源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睡眠研究若干现代理论问题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世熠 《心理学报》1996,29(3):299-306
最近十年间睡眠研究日益引起全世界的重视,除我国等纷纷建立“睡眠研究会”外,并新 建“亚洲睡眠研究会”和“世界睡眠研究联合会”。本文探讨睡眠研究的若干现代理论问题,其 中包括睡眠的核心是深度慢波睡眠问题,睡眠如何受制于“24-h昼夜节律”,异相睡眠和觉醒 的比较分析,世界范围内重新评价午睡的重要性,临床睡眠疾患及其对策和介诏内源性促眠物质等。  相似文献   
4.
Ernst P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6):775-793
时间加工是认知加工的内在属性。因此, 理解发生在知觉或更广泛的认知过程中的时间加工极为重要。为了应对中枢信息加工所面临的外部挑战, 大脑显然已形成了一些用于整合信息的特殊时间窗。已经发现, 其中一个时间窗介于数十毫秒的范围内, 它用于为意识活动产生必要的建构单元。来自反应时、时序阈限以及神经元结构振荡反应的研究为该时间窗的存在提供了实证证据。另一个时间窗的作用范围是2~3秒, 它用于产生“主观现在感”或作为使知觉体的标识保持不变的时间整合区间。支持该窗口存在的实验证据来自时距再现、两可图形、感觉运动同步以及神经生理学研究。还有一种时间窗以昼夜节律的形式存在。所有的心理和生理功能似乎都有着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时间窗的紊乱会以神经或精神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恰恰表明了在基础研究之外对时间加工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血压的生物节律与高血压的时间治疗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体血压的昼夜节律现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高血压病更尤为如此。不同降压药物或不同时间用药对血压的昼夜节律产生不同的影响。高血压时间治疗学是根据疾病发生或发作的昼夜节律特征,通过调整投药时间及/或剂量、或应用特殊制剂,调整血液或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从而增加疗效并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治疗学方法有助于以最小的医疗经济学及毒副反应代价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体血压的昼夜节律现象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高血压病更尤为如此.不同降压药物或不同时间用药对血压的昼夜节律产生不同的影响.高血压时间治疗学是根据疾病发生或发作的昼夜节律特征,通过调整投药时间及/或剂量、或应用特殊制剂,调整血液或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从而增加疗效并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治疗学方法有助于以最小的医疗经济学及毒副反应代价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