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锡禹 《天风》2009,(11):51-53
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非常曲折的。如果从635年景教传人中国算起,基督教在中国迄今已有1374年了。然而,今天的中国基督教的背景,与亚洲所有国家基督教的背景一样,都是在西方传教运动的大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根据我个人对包括亚洲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基督教会历史的理解,这些国家的教会,大约都经历了传入、反思和独立三个阶段,只不过每个国家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而已。  相似文献   
2.
"齐物"三义 --《庄子·齐物论》主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前人对<齐物论>作齐"物论"、与"齐物"论两种理解的基础上,作者提出齐物我的另一重含义.合起来构成齐"物论"、齐万物与齐物我三义齐物论是对各种思想学说,进行一种哲学批判,其重点不在是非的标准,而是对争是非本身的正当性的质疑.齐万物则要求人的世界观的转变,放弃任何自我中心的态度,看待万有的自然性与自足性,把是非转化成有无问题,具有从认识论向本体论过度的意味.齐物我是前二者的深入,它所涉及的心物关系不是认识论而是生存论问题,本体论上化有为无,就是表现在生存论上的丧我与无为,它是导向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信念基础.齐物三义是庄子哲学的基本纲领.  相似文献   
3.
麦子 《天风》2014,(6):24-25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教会负责人与其他专职同工之间的关系。教会里同工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教会事工的开展,正确处理好教会负责人与其他同工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圣经学习班的不断学习,教友们普遍认识到爱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爱是我们信仰中的精华,爱是基督徒的真正标志。我们知道,天主是爱,将来审判时就是根据我们在世时,有无爱人而下判决,而且人又是天主的肖像。圣若望宗徒说:“你看见的人不爱,而说自己爱看不见的天主,那是撒谎。”所以爱人是爱天主的具体体现,而爱天主则是爱人的动力。  相似文献   
5.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庞丽娟  田瑞清 《心理科学》2002,25(2):144-147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活动。综合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我们认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体现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3)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不等速的;(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具有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5)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作者的话: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广泛传播格外引人注自.过去我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了解多集中在以德里达、福柯等人所代表的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关注着他们对于现代社会和现代性的犀利批判、无情解构和深度透析等.  相似文献   
7.
学诚 《法音》2007,(5):28-32,33-36
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同学,大家发心出家有种种的因缘,都是非常的难得。《佛说出家功德经》讲述一位王子的出家因缘:毗舍离国有一位王子叫鞞罗羡那,贪着五欲享乐,佛对阿难说:“我知此人贪五欲乐者,不久命终,却后七日,当舍如是眷属快乐,决定当死。阿难,如此人若当不舍欲乐、不出家者,命终或能堕于地狱。”阿难就去告诉王子,王子说:“我当出  相似文献   
8.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的基本看法,是善恶、是非、美丑等价值观念在一个时代的具体体现,也是人们行为和自律的标尺。古人云: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一个人只有知荣而为之,知辱而不为,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因此,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人的立身之本。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必须批评和揭露伪科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伪科学是科学的敌人《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一个最基本的理由是:如果“以假作真,以无为有”,那么真和有也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0.
孩子成长过程中主要有四大心理需求。 一是,需要被爱与价值感。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被爱使孩子有安全感与价值感。父母对子女示爱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明白是非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