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时期被后人称为中国古代礼乐文明发展的鼎盛时期,但政治、经济上的变革,导致诸侯作大,王室势微,政治秩序混乱,反映出中国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专制社会过渡的发展趋势。这一时期两性关系呈现多样化,许多现象也同时被现存的古代典籍清晰地记载了下来。从这些现象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而且也可以同时佐证春秋时期是一个社会转型期,这些现象表现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习俗的延续与承继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现有文献,以历史唯物的方法分析推证:自太公封齐,晏婴之祖族就生活于齐之大地,为一般官吏之族,至其父才在齐初露锋芒。齐景公时代,晏婴创其家族之辉煌时代,自晏婴卒后而衰。《晏子春秋》作为一部反映晏婴思想的古代典籍,并非后世有些学者所说的抄自其他古代典籍的伪书。《晏子春秋》初成于春秋末期,由齐史与晏婴之宾客的记载而形成。后经稷下先生的整编,《晏子春秋》不仅流传于世,且被广泛引用。至汉,《晏子春秋》的流传范围甚广,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可证。今本之《晏子春秋》的编者应为刘向。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文献里,敬时常被纳入德的范畴。但追溯敬的观念的起源,我们不难发现,敬在本质上具有很鲜明的情感因素。徐复观先生曾分析指出:周人开始意识到吉凶成败与当事者行为的密切关系,以及当事者在行为上所应负的责任;在秉持这种自觉、要以己力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自然地便产生了忧患意识;和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孙叔敖原本是楚国的一个隐者。楚国国相虞丘想找人接替自己的职务,就把孙叔敖举荐给楚庄王。为了考察孙叔敖的才能,楚庄王只让他在朝廷担任一般的官职。经过几个月的考察,楚庄王认为他确为贤能之士,就任命他为国相。  相似文献   
5.
聚散之道     
春秋时期,范蠡戮力辅佐越王勾践,终于使得越国复兴。胜利后,越王封范蠡为上将军。可范蠡知道勾践为人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就辞书一封,放弃高官厚禄,只装少量珠宝,乘舟远行,一去不返,这可谓一聚一散。  相似文献   
6.
王珏 《管子学刊》2006,(3):120-121
钱穆治古史地名,提倡“就秦以前的旧籍,从其内证上,来建立更自然的解释,来重新审定更合当时实际的地理形势”。但在考证春秋时期豫章之地的所在时,却以《水经注·淯水篇》所记秦之后的地望来推说秦以前春秋时的地名,终于未能得到确解。  相似文献   
7.
《管子》人才思想简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吴雪玲 《管子学刊》2001,(1):22-24,65
管仲生活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也是齐国由衰到强、由危到安、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而齐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业,无疑是得益于管仲非凡的政治才干,尤其是他的人才思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齐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管子在重视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考核人才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并在其政治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科学的人才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8.
国子鼎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11,(4):130-F0004
国子鼎。春秋时期青铜器。此鼎通高33厘米,口径27.8厘米。1956年山东临淄尧王村出土.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该器为子母口,盖面微鼓,盖中间置半环形钮一个。周边饰有三个曲尺形片状钮。直耳按于器口两侧,马蹄形矮足。腹微鼓较深。腹中部饰有一周凸弦纹。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先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间叙述了晏子与楚王三个回合的斗智过程,最后以一句话交待出斗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王旭娇  张宗健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76-77
《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老子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道德经》虽只有短短81篇,但内容气势磅礴、论述精辟、包罗万象,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主旨对我国甚至西方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