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果 《美与时代》2022,(8):7-10
色彩是明清江南文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围绕色彩建立起一套选色与配色的思想体系,目的是建构文人关于色彩的审美标准和范式,表明文人的态度与观念,并且引领社会价值取向,纠正当时雅俗莫辨的世风。基于明清江南地区代表性的文人设计类著作和书画,通过梳理文人建筑设计中运用的色彩种类,探究色彩的搭配方法,解读色彩背后体现的文人审美观与价值观,分析时代、地域、个体因素对文人建筑的影响,以丰富江南文人设计思想体系研究,提升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认知,促进当代建筑设计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五台道院坐落在咸阳市区内,因奉祀真武大帝,又名“真武台”,始建于刘宋,称“九天元君庙”,明清时期香火鼎盛,历代增修,为关中一大胜境,民国以来破败不堪。  相似文献   
3.
吕洞宾信仰在宋元明清四代流传,“剑”成为其最易辨识的符号,后来,具有降妖除魔的宝剑就成了吕洞宾的象征,在“暗八仙”中成为吕洞宾的代表符号。可以说,“剑”不仅代表了吕洞宾的身份、地位、形象,也代表了吕洞宾作为神仙所拥有的神奇能力。宋代有关吕洞宾生平事迹的文本不胜枚举,粗略翻阅,与“剑”有关的描述就有10多部。  相似文献   
4.
明清之际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处于一种对他们极为不利的文化、政治环境中,加之教会自身条件的不足,他们被迫通过著书立说来消除中国人加之于他们的蛮夷丑号、规避政府禁令、弥补人手之缺以及跨越语言障碍。与此同时,教会人士认识到书籍在中国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时就势,把书籍作为了归化中国人的手段。此外,传教士的"西儒"身份也让他们走上了笔耕之路。  相似文献   
5.
解读诗人吴梅村在明清易代时期的七言歌行体代表作《圆圆曲》,从中可以体昧作者对名妓陈圆圆漂泊起伏的人生同情并以此自照,表达了文人在动荡乱世下的无奈与内心的苦闷,并寄寓了深深的哀思与痛失故国的切肤之痛,从而凸显出了政治洪流中目标渺茫的文人与现实遭际之间的矛盾冲突,隐含了诗人亡国后无限的悔恨与内心自责.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是中国儒学东传日本的高潮时期 ,日本思想家全面接受和吸取了儒学思想 ,并结合日本国情加以阐释和创新 ,将传统的儒学思想融入日本社会各个层面 ,对日本文化发展及其社会进步起了重要作用。同时 ,也产生了某些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7.
明清之际,以天主教为代表的基督教第三次入华,由于伊斯兰教与基督教长期对立的历史背景,再次入华的基督教与中国伊斯兰教的关系颇为复杂,这既表现于基督教对中国伊斯兰教的敌视,也表现于二者在统治机构中的权利争夺,这些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常思他人     
前不久,故宫博物院发生失窃案。失窃物品为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品,有晚装包、西式化妆盒,这些金制品上镶满宝石,价值连城。这些物品的所有人冯先生个人非常喜欢明清家具和西式化妆盒这两类艺术品,两依减的西式化妆盒是全世界唯一的同类收藏。冯先生对这系列藏品有很深的感情。当接到失窃的消息时,冯先生非常惊讶。  相似文献   
9.
王学在守仁盛期时便遭遇批判,由此形成明清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继罗钦顺、陈建等王守仁同时代人以后,黄宗羲、王夫之、李贽等人,都在批评王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观点.  相似文献   
10.
梅瓶是瓷器中一种常见的瓶式。它源于我国唐代,定型于北宋时期的民窑,历经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官民窑竞相生产。其基本造型特征为小口、短颈、丰肩,上腹浑圆肥硕,下腹内敛,器身无耳、环等附加物,体态修长,造型优美。历史上它曾出现过如下主要用途:盛装酒器、插花陈设、观赏陈设、祭祀器物及墓室中辟邪消灾、清平吉祥精神含义上的风水宝瓶,又是历朝皇亲国戚与达官显贵们生前玩赏的陈设品、死后随葬的墓中物。明清时期梅瓶在造型方面出现了一些变革,统治者对梅瓶的使用方式及审美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