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海》2014,(5):104-112
栖霞寺是南京千年名刹。明朝中期,栖霞寺佛教衰微至极。嘉靖三十三年(1554)前后,华严名僧素庵真节应请至栖霞寺,讲经说法近四十年,弘传华严宗学,兼弘天台、唯识、禅宗、净土等宗思想;传法授徒,培养出大批弟子;修建殿堂,创立圆通精舍;开荒治圃,募置长生田;传播佛法,交接官绅士商;到其他各地讲经说法,在五台山修建大林庵。真节讲经说法,弘传佛教,使栖霞寺成为明朝后期华严等佛教讲宗教学的重要基地,推动了栖霞寺、南京乃至全国佛教的复兴。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我国穆斯林传承伊斯兰教重视人才的理念和传统,在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有益实践.明朝中叶,中国穆斯林创办经堂教育,将伊斯兰教教育和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堂教育体系,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伊斯兰教专门人才.20世纪初,中国穆斯林顺应时代潮流,兴办新式伊斯兰教教育,提倡中阿并授,兼设国文、数学、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3.
“寺”,原意是官署。《汉书》注曰:凡官庭所在皆谓之寺。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寺又指寺院,而自东汉“白马驮经”这一佛事典故后。虽然作为官署的“寺”仍然存在,但不久即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寺院的专称了。“庙”,本为奉祀祖先的处所,所以又称祖庙、宗庙。后来,人们把对一地有特殊贡献的人物也立庙奉祀。所以说寺、庙有着明显的区别,但由于佛教诸神和民间神鬼信仰长期以来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佛、菩萨、人神等在人们心中的界限并不明确,所以在普通民众中往往寺、  相似文献   
4.
能言善变的解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朝洪武年间进士,永乐初年任翰林大学士,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他凭借自己的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屡屡挫败了权臣的挑衅和诬陷。  相似文献   
5.
15世纪,地处东方的神秘中国,与海外有一定的贸易与交流。当时的海外活动还算频繁,但中国的文化艺术却并没有太多地受到国际上的影响与渗透。我们以文化政策、海外政策为突破口,对这一现象进行解析,或许对当代艺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情大过天     
清朝末年,有位老者名叫王耿直,人如其名,正直不阿,对有钱有势的人从不阿谀奉承。因此,每次府试都得不到主考官的“赏识”而名落孙山。七十岁那年他又去应考。熬过两场,最后面试。主考官见他白发苍苍,老态龙钟,故意出联戏弄他。联文是:  相似文献   
7.
一、传教目的,宗教政治因素难以区分 天主教在华传播,引起许多中国人的强烈抵制和反对。明万历年间,南京礼部侍郎沈漼上疏,总结了天主教的“罪状”:第一,修订历法,不合天道;第二,反对祭祖,破坏孝道;第三,以小恩小惠收买人心,且财源来路不明;第四,召聚信徒,结交士大夫,图谋危害国家。他的上疏,引发了中国天主教史的第一起教案——南京教案。清康熙初,杨光先上《请诛邪教状》,说传教士“依西洋新法”是“暗窃正朔之权以予西洋”,指责天主教是邪教,由此引发“历狱”。沈、杨二人的言论,代表了反对天主教的主要观点。那么,早期传教士在华传播天主教,究竟有何目的呢?  相似文献   
8.
复州湾镇回回与清真寺王洪明复州湾镇位于辽宁省瓦房店市西南渤海之滨,面积189.47平方公里,人口44039人,有汉、满、回、锡伯、蒙古、朝鲜等六个兄弟民族,汉族占90%,回民仅有317人。最早来此定居的是李姓回回,于1827年从河北沧州一担挑迁移到原...  相似文献   
9.
明朝正德年间,某日,浙江嘉兴知府印如松在后厅批阅公文。忽然,老家人前来禀报,有一福建秀才前来申诉。印知府请客人前厅相见。  相似文献   
10.
王健 《学海》2007,(2):62-65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运河”条目中的“明清”部分,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略明详清,疏漏了明朝京杭大运河改线,开凿南阳新河、泇河,及全线贯通并开创漕运全盛时代的史实;第二,叙述中出现“清代沿明旧”,“台儿庄至淮阴段是利用黄河,漕称‘河漕’”,等比较低级的严重史实错误。鉴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高度权威性和影响力,特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