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人间美学》强调的不是个人,而是人间;不是情感,而是新人类与大人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艺术,而是与大生命互补互动的大艺术。这种大艺术的无限时空和无限对象,就是由天、地、人建构的大生命或曰大生命网本身。  相似文献   
2.
殷融  赵嘉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7):1264-1278
语法是人类交流系统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特征之一。行为比较研究表明, 除人类外的其他灵长目动物也能理解并掌握抽象的顺序排序规则; 神经生物学比较研究表明, 支持排序处理的神经机制来自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共同具有的脑区。因此语法所依赖的序列学习能力在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间具有进化连续性。词汇限制假说、事件感知假说与自我驯化假说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人类语法的进化起源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探讨人工语法任务中所发现的脑神经机制是否是层级结构加工的通用处理器, 并进一步澄清语义加工与语法加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多个时点结果的权衡, 正日益成为跨期选择的研究重点。现有研究主要从两时点结果和序列结果两方面深入探讨了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中的诸多决策效应, 包括:隐藏的零效应、象征效应、额外金额效应、前端金额效应以及序列效应, 并运用序列模型和权衡模型对上述决策效应进行阐释。未来还应深入探索同时涉及损益结果混合的多时点结果跨期选择, 运用决策过程追踪技术揭示决策效应的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4.
秦刻石是秦代政治精英用来称颂秦德、证明秦王朝统治之正当的碑文。其七篇刻石文有其固定形式,即以功证德,通过描述秦王朝的功绩事迹来说明万民受秦德恩泽。在固定形式之上,七篇刻石文的叙事逻辑也有其变化,即逐渐凸显秦法的意义,并将之与秦德联系在一起。借助于秦法的特别之处,刻石作者进一步展开了其对政治语境下的时空观念的思考,并尝试塑造理想上能突破时空限制的秦帝国叙事。  相似文献   
5.
孙鹏  李雪晴  张庆云  尚怀乾  凌晓丽 《心理学报》2022,54(12):1467-1480
离线阶段发生的学习被称为离线巩固, 即在最初获得知识之后, 即使没有额外的练习, 其记忆痕迹也会保持稳定或提高。有研究初步探究了睡眠对知觉和动作序列内隐学习离线巩固的影响, 然而, 这些研究未能实现知觉序列与动作序列的完全分离, 序列类型是否调节睡眠对内隐序列学习离线巩固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此外, 既往外显学习的研究发现相对于简单的序列, 复杂的序列更容易从睡眠中获益, 表现出基于睡眠的离线巩固效应。睡眠对知觉序列与动作序列内隐学习离线巩固的影响是否会受到序列复杂程度的调节尚不明确。为此, 本研究在完全分离知觉序列和动作序列的情况下, 通过3个实验操纵序列的长度及结构, 设置3种不同复杂程度的序列规则, 考察了这一问题。结果发现, 对于动作序列, 序列规则复杂程度较低时, 无论是否经过睡眠都会发生离线巩固效应, 而当动作序列规则较为复杂时, 只有经历睡眠才会引起离线巩固效应; 对于知觉序列, 无论何种难易程度的规则, 均未发生离线巩固效应。上述结果表明内隐序列知识基于睡眠的离线巩固会受到序列类型及序列复杂程度的调节, 这为内隐学习的离线巩固争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自编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对幼儿人格进行追踪测量,探讨其年龄及性别发展特点。方法:用整群抽样法选取3~3.5岁、3.5~4岁、4~4.5岁3个年龄群组幼儿为被试,采用群组序列的追踪设计,进行为期1年半的追踪测量,结合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处理数据,探讨幼儿在3~6岁间人格的发展特点。结果:(1)幼儿的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情绪稳定性5个人格维度在3~4岁发展最快,4~5岁持续增长但发展速度放缓,到5~6岁时趋于平稳;(2)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在3岁时显著高于男孩,但在3~6岁间的增长率不存在差异,即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在幼儿阶段发展水平始终高于男孩。结论: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环境变迁促使了幼儿人格的进一步发展,5岁左右幼儿人格开始初步形成;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水平在幼儿阶段始终高于男孩。  相似文献   
7.
以自我参照加工任务为范式,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了自我参照加工中符合判断和不符合判断加工的时间进程和大脑神经机制。结果发现,自我参照加工在时间上可以概括分为三个阶段:注意分配阶段N1(80~150 ms)波幅出现自我参照结果的差异;语义整合阶段N2(250~450 ms)波幅和潜伏期出现自我参照结果的差异;评价判断阶段P3(450~700 ms)波幅和潜伏期出现自我参照结果的差异。从我们选择的大脑兴趣区激活水平上分析发现,自我信息在大脑中的激活似乎是一个由右及左,由后及前再及后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丰富了自我参照加工的已有结果,并且对未来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1 现代医学模式源于疾病谱的演变 ,疾病谱的演变有赖于人类活动时空的改变医学模式形成源于疾病谱的演变 ,疾病谱的演变有赖于人类活动的时空改变。恰恰是人类活动的时空 ,导致了新的疾病谱 ,同时也导致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形成。现代医学模式源于疾病谱的演变 ,人类防治疾病的历史 ,是从感染性传染性疾病到非传染性非感染性的历史 ,也是人类活动时空从自然界转到人文社区的历史。笔者在 2 0 0 0年第 8期《医学与哲学》“现代医学模式形成与疾病治疗“一文中 ,曾提出人类延年益寿的历史无非是“三部曲”的历史 :第一部曲是面对“大家伙”——…  相似文献   
9.
《周易》与中国象科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周易》和古希腊哲学的比较,说明中西方在传统认识上,由于时空选择不同,从而形成了两种科学。西方的传统认识,以空间为主,时间为辅.空间统摄时间。中国的认识传统,以时间为主,空间为辅,时间统摄空间.因此,前者认识世界着重在“体”,后者则着重在“象”,对“象”层面的认识为“象科学”,主要采用自然整体方法和意象方法.象的实质是“气”.“气”是时间属性占优势的物质存在,与空间属性占优势的实物和物理场不同,构成世界的另一半,中医学是象科学的代表.中医学的突破,定将带来象科学的复兴,对人类的未来和健康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俊  张艳辉 《心理科学》2008,31(3):575-579
言语失误(speech errors)是指人们在说话时无意中非习惯性的偏离言语计划所致的错误.该文首先回顾了国外研究者从自然情景与实验室情景两种条件下对言语失误开展的研究,其次阐述了言语失误的理论模型,并介绍了认知神经科学对言语失误与大脑关系的一些研究成果,最后对言语失误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