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早期启蒙论的代表人物萧萐父先生以构建中国现代性为问题意识,走进16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深处,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对近四百年的学术思潮、社会风习、价值取向、审美趣味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认为中国有着自己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进而提出这一启蒙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的历史根芽和结合点。只有以这一历史结合点为逻辑起点才能真正寻求到中国现代性的源头活水。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试图在更为广阔的学术背景下重新审视这一理论学说。通过追寻萧先生早期启蒙说的问题意识和内在理路,以对话的视角来分析早期启蒙论的理论特质以系统阐释这一理论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之一 ,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是具有地域性分布差异 ,高低发区发病率可相差 5 0 0倍。河南省的林州市 (原林县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1~ 3] 。食管癌的预后极差 ,中晚期病人 5年生存率仅为 10 %左右[4 ,5] 。但早期食管癌 5年生存率可高达 95 % [1] 。很显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降低食管癌死亡率的关键问题。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不仅需要对食管癌变自然史有清楚的了解 ,而且更与研究手段和技术的进步有密切的关系。尽管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数十年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但这一领域进…  相似文献   
3.
任永真开创的张良庙道教丛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坝县紫柏山下的张良庙,是明隆庆五年(1571),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告老还乡,路过紫柏山坐馆讲学,题留《怀山好》碑刻以后,将山上张良老庙移建山下的,后毁于明末战乱。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汉中知府滕天绶押送军米入西安路过紫柏山下,见尚存“张子房先生辟谷处”石碑一通,后拨款重修了张良庙大殿。康熙三十六年(1697)前,兵部尚书、右都御史、河道总督于成龙奉旨出京路过紫柏山下,见有道人看守香火。康熙三十八年(1699)于成龙又出京来到紫柏山下入庙敬香,见道人换成了僧人,张良圣像变成了释迦佛像。于成龙觉得奇怪,访其原因,得知僧人强行霸占…  相似文献   
4.
全真道何时传入燕京①,已无确切资料可考,但全真道著名人物至燕京活动,始于金世宗召见七真之一的王处一。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七真中最以神异著称的王处一奉诏赴京,世宗亲问以养生之道,并命居天长观②。次年二月,七真之一的丘处机也奉诏赴京③。王处一和丘处机先后被召至燕京  相似文献   
5.
"孔子问礼"案涉及"助葬巷党"、"适周观庙"等多次问礼之行。先考巷党问礼类文献源自战国《曾子问》单篇本,辑入《礼记》《家语》等传本;又适周问礼类文献源自战国《观周》单篇本,辑入《儒家言》《家语》等传本。次考适周问礼类文献之疑肇端在《史记》之讹,二类史事并非同时而必有先后;再考证孔子盖在31、32或34岁在鲁巷党问礼,在43至46岁适周洛邑问礼。故此二类材料既非伪本,也非孤证无征,而是由周至汉源流足征的孔氏学派文本;二类史事既无矛盾,不可默证为伪,而是以东周礼制典籍可证的早期儒家史料。  相似文献   
6.
谈谈个人对智力落后儿童早期干预的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根据从事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干预教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对当今在我国开展早期干预的必要性以及早期干预的目的、设置的理由、内容、方式、对象、教师的条件、效果的评价以及开展的步骤等9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粗放地一言以括之,可以说是:儒、释、道三足鼎立。儒是儒家,释是佛教,道是家抑是教?或是道家和道教?不甚了了,反正二者有着不容置疑的近亲血缘关系。本文立论,侧重道教,这不是无知地把道家、道教混为一谈,更不是有意地以道教囊括这个“道”,而把道家甄别出去。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道教产生于东汉之末,以五斗米道、太平道的出现为基本标志,历西汉、魏,晋至南北朝而日趋完备,其后盛衰交替于唐、宋、元之季,明、清而后,日渐衰微。在悠悠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中,道教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8.
朱熹早年曾热衷于佛学。但是,无论在朱熹的文集、语录还是各家记载中,都很难看到这方面的具体材料。最近,我们从《续藏经》中发现了朱熹关于佛学的两篇佚文,为研究朱喜早期思想和事迹提供了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9.
丘长春真人,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公元1148年戊辰(金皇统八年、南宋绍兴十八年)正月十九日诞生于山东省登州栖霞县滨都乡。 幼亡双亲,跟兄嫂度过少年时代。自幼敏而好学,博闻强记,酷慕玄风,与人言谈“非长生久视之说不道,非骖鸾跨凤之语不咏。” 金大定七年丁亥(1167年)丘长春十九岁弃俗入道,居昆嵛山。是年闻王重阳祖师在宁海全真庵传道,即往拜师,成为其高足弟子。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教》1994,(4):15-15
中国道教协会于1994年8月27日至29日,在四川省青城山天师洞召开了全国重点宫观关于举行再次传戒的座谈会。中国道协傅元天会长、谢宗信副会长、黄信阳副秘书长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全真派各宫观代表共25名。 这次座谈会的主要议题是;汇报各道观全真派道士的情况,商讨再次传戒活动的一些具体问题。会议期间,与会者介绍了各自宫观的情况,并就传戒的具体步骤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