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渊声 《天风》2015,(2):36
<正>问:说起来真难以启齿,我被解雇了,这令我难以接受。对我这个靠工资养家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场不小的灾难。虽然我是基督徒,但我真的感到难过和恐慌,我当怎么办?肢体:小美答:小美姊妹,你好!你的遭遇我十分同情,你的难受我也理解。人生难免会有波澜与曲折,工作变动也是常有之事,所以你不必感觉羞耻、困惑、自责或哀伤,更不要因此愤怒。负面情绪不但无助于你目前困境的解决,相反可能带出新的问题与麻烦。  相似文献   
2.
光照作为最重要的授时因子,对机体的昼夜节律与睡眠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已有研究发现日间更多的光照暴露,特别是晨间高强度光照会显著促进个体的夜间睡眠,但这一优化效果会受到光照参数和个体特征等的调节。日间光照可以通过前置或延迟机体的生物节律进而对睡眠产生间接影响;而日光暴露是否会通过调节睡眠内稳态压力直接影响睡眠尚不明晰。未来研究可探究日光水平与时间对睡眠的交互影响,面向特定人群如长期室内办公者、轮班工作人员或睡眠障碍群体构建健康人因照明模式。  相似文献   
3.
彭雨笛  谢恬  马宁 《心理科学》2023,(2):282-290
本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综合主观感受及客观行为表现考察我国大学生群体在一天内的节律变化。总体上,大学生的日间节律呈现出“上午(9:00~11:00)最佳,午后(13:00~15:00)下降,晚间(19:00~21:00)回升”的变化规律,但主客观指标反映的日间节律与不同神经行为功能的节律表现存在差异:客观警觉性注意在日间表现基本稳定,而主观困倦感午后波动明显,个体在15时的主观困倦感升至日间最高水平,而客观行为表现均已好转;17时,个体的主观感受、客观警觉性和工作记忆表现较好而抑制控制表现变差;19时,个体主观感受、工作记忆表现不佳而抑制控制表现好转。此外,上午至午后(9:00~13:00),个体在不同认知负荷下的工作记忆表现也存在节律差异。本研究为个体合理规划日常活动、优化工作安排、提升生产安全等提供数据支持,也为进一步探究我国个体的日间节律和心理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考察了白天室内照度(300 lx vs 1200 lx,眼位水平)对认知加工的影响及主观情绪和警觉性在照度水平与认知加工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被试在高照度照明条件下的认知加工绩效(Go/No-go,2-Back)明显好于低照度照明;(2)高照度照明对积极情绪和主观警觉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警觉性在照度水平对Go/No-go任务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情绪的中介作用不显著。这表明警觉性在室内照度与部分认知加工间扮演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5.
第八个论题:真主是可见的我们说:真主是可见的,不同于穆尔太齐赖派。我们在研究真主本体的章节中提及这个问题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否定方向性要求否定可见性。我试图说明,否定方向性如何与肯定可见性相容。第二,在我们看来,真主是因其存在而可见的,他的存在就是他的本体。^((1))所以,可见性是关于本体的,而非他的行为或属性。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阶段,就佛寺的历史脉络而言,该时期达到顶峰,表现在佛寺建筑和壁画创作。其壁画艺术无论以释仪像和诸经变为创作主题,还是以宗教类释仪像画,造型上突出地刻画了宗教的灵异,洋溢着对佛教法力的膜拜,在它身上凝聚着社会变动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社会道德状况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老人倒地无人搀扶"、"地沟油"、"瘦肉精"等事件的出现,使人们感到震惊。一时之间,众说纷纭。一些同志认为,在看到存在严重问题的同时必须看到社会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以此来建立我们的信心,采取恰当的对策;一些同志认为,面对道德  相似文献   
8.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不确定管理理论, 采用日记研究法收集81个样本10个工作日的数据, 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 通过明晰挑战性工作要求的不同属性(每日水平、平均水平、日间变动、波动变化), 全面检验了挑战性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静态模型中, 挑战性工作要求通过工作专注度(增益路径)和放松(损耗路径)作用于工作-家庭增益, 且在个体间的平均水平模型中, 放松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 (2)在动态模型中, 挑战性工作要求的日间变动和波动变化, 均通过减少员工工作专注度和放松, 进而降低工作-家庭增益。最后, 本研究讨论了管理者应重视挑战性工作要求的双刃剑作用等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日间手术麻醉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间手术,指患者在一个工作日(24 h )内完成住院、手术及出院。由于其不受医院住院病床的限制,可以减少患者的候诊时间,手术室资源利用率增高,同时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随着日间手术的日益开展,对于麻醉安全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麻醉医生需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严格掌握日间手术患者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患者,遵循麻醉流程及提高麻醉技术,抓好麻醉工作的各个环节。本文将结合围麻醉期的众多方面来探讨如何保证及提高日间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礼学的"义"与"仪"的关系,是中国古代礼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多从"精神—器物"或"形式—内容"的路径对两者进行探讨。本文认为,这样的理解,实是基于"本体论"的视角,即以"义"为本,以"仪"为末。事实上,礼的"义"与"仪"之间的关系并不适合"本体"式的诠释,"义"并不比"仪"更为本质,而是由"义"—"仪"—"意"的整体所形成的"际会"(通变)的理论来理解,才是"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