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武 《中国道教》2003,(3):39-41
“净明”是宋元净明道用以名教之词,有关其来历可谓众说纷纭。只是,诸家之说皆有可商榷之处。今试对诸说作一评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祈望大家教正。近有学者认为:“净明”一词之由来,乃是受到了唐代佛教禅宗心性本净本明之说的启发①。这种说法,似乎忽略了唐代佛教其他宗派关于心性的论述,且未重视日本学者秋月观的研究成果。唐代以清净圆明来描述、比喻“自性”的佛教宗派并不只禅宗一家,如华严宗即以为:〔性〕虽复随缘成于染净,而恒不失自性清净。祗由不失自性清净,故能随缘成染净也。犹如明镜现于染净,虽有染净,而恒不失镜之明净。祗由不…  相似文献   
2.
在思想创新相对不足的元代易学阵营中,胡一桂从"天地自然之易"人手,创新了"日月为易"说;从区分"十翼"中的"易"字切人,得出"十翼"的"易"字多为书名,注重对"易"书自身性质和版本的研究.在这两项研究中,胡一桂吸取了朱熹"易本卜筮之书"的判定和经传相分思想,并把呈现经传相分的朱熹<周易本义>作为"易"书的标准版本.  相似文献   
3.
水是天然之镜,临水自照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镜子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追求美的结果。镜子的审美意蕴在于镜子的特性以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镜子可以汇聚光芒,所以镜子是日月的化身,是光明和正义的象征;镜子如实成像,但自性不变,因而镜子代表心性的清静澄明;镜子可以观容照面,因而镜子与女性的爱美相关;同时镜子影像虚幻,使世间真假难辨,造成扑朔迷离、似真非真的美感。法国心理学家拉康的镜像理论深刻地说明了镜像与自我的关系。镜子所充当的不仅仅是自我意识的道具,人们迷恋镜像是和人与生俱来的美的感觉有关,而这种感觉却很难用理性所道出。  相似文献   
4.
《易传·系辞》中以"日月之道,贞明者也"表达了其对政治的一种思考。日月交错不息,光照万物而不已。为政者法日月之道,其由"明"来沟通天地,使得天地不闭塞,由此居于天地之间的人们才不会受限于人的机制,为其现实社会所固化,而可能向着更为广阔的天地之道敞开自身。为政者以"明"来治理天下,其最终的目的是天下之人自明其德,从而将治天下转化为了每个人自治自正的过程。个人的自明不已源于人所本有的自然之性,天地交通无碍则"明"自显,个人之性命因而能够各得其正。王者以开通天地之道为务,积极营建富有生机的天地之境域,万物于此相互沟通而无阻,明王治天下的政治智慧从而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5.
教礼东方     
严锡禹 《天风》2016,(8):26-27
梁相在《大兴国寺记》中写道:“教以礼东方为主,与天竺寂灭之教不同.且大明出于东,四时始于东,万物生于东.东属木,主生.故混沌既分,乾坤之所以不息,日月之所以运行,人物之所以蕃盛,一生生之道也,故谓之长生天.”《大兴国寺记》中强调也里可温“以礼东方为主”,迥异佛教.东正教和聂斯托利派有一个习惯,祷告时要面向东方,理由是上帝在东方创造了人(参见佩里肯[Pelikan),《基督教传统》[The Christian Tradition],第二卷3页).  相似文献   
6.
徐晓鸿 《天风》2016,(5):26-27
正(大秦寺僧景净述)原文:粤若!常然真寂,先先而无元;窅然灵虚,后后而妙有~1。惣玄枢而造化,妙众圣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欤~2!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而生二气,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3。匠成万物,然立初人;别赐良和,令镇化海~4。  相似文献   
7.
日月流光     
王浩 《思维与智慧》2011,(11):53-53
倘若有一刻,我们各自行走天涯。和日月,和流光。  相似文献   
8.
幸信开 《中国道教》2012,(1):37-38,42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哎,图个清静罢了。"清静了,心就宽了,心宽了,什么都能容下了,也就不争了。没有争斗,人自己身心协调了,人与人和睦了,社会和谐了,人与自然融洽了。可见,人们对清静的追求由来已久。《清静经》就是前贤、先辈们追求清静的智慧结晶。那么我们从《清静经》中得到了  相似文献   
9.
泉出函谷。汩沦澄澈,汇纳江瀑。扬清激浊喻世,光昭日月,君民皆瞩。演释天人之际,探穷变今古。道至理,国治身修,唤醒千年梦中瞽。芸芸总被红尘误。妄痴迷、酒畅灯明处。横流物欲难遏,更叵耐、暴销天物。紫气吹拂,无欲慈和俭啬贫素。善若水,滚滚扬波,普润心田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论了刘知古《日月玄枢篇》内丹义理的特色 ,全面剖析了该篇经典隐晦之文字背后的清晰的内丹内核 ,肯定了它在外丹向内丹转型期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