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无价之宝     
有一年德国闹饥荒,有个富人把20个穷孩子清到了自己的家里,对他们说:“这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每人一块,拿吧。以后每天这个时候都到这里来拿,一直到灾难结束为止。”  相似文献   
2.
水之思     
水之善,首先表现为无私、忘我。利万物而不争,养生命而不傲。春风化雨,挥洒于天地之间,水才是真正的生命之源。水哺育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滋润了干渴枯燥的夏天,创造了硕果累累的秋天,美丽了沉静淡然的冬天。即使是脸盆里的肥皂泡,也能为劳动者洗去脸上的灰尘;即使是宴席间的一杯薄酒,也能为天才的作家催生多彩的梦想;是茶,为润人的咽喉解人的干渴;  相似文献   
3.
当鲜花绽放于阳光之下,是绿叶最快乐的日子,当果实成熟于金秋时节,是园丁最欣慰的时刻。我是一片绿叶,一名快乐的园丁,一名平凡的幼儿教师。我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一棵棵幼苗,在幼苗的根茎上浇人生的第一滴水,在幼苗的土壤里施人生的第一把肥。  相似文献   
4.
感谢主恩     
姚章书 《天风》2005,(10):51-51
古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奉劝人世间子女小辈:孝顺父母天经地义,当趁父母健在有生之年,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光阴流逝如飞箭,不知不觉已迈入古稀之年。俗语说“人生七十古来希”,在世的年日不多了,屈指可数,如同客旅。我家内外五个子女都是在我未信主前家庭逆境中出生长大的,他们自幼饱尝了家庭灾难的痛苦,缺衣少食,在他们一个  相似文献   
5.
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拥有现在这样的声名,她只有中专学历,金矿医院化验员的职业也平平淡淡,她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些孩子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晾晒心灵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说的是人的胸怀。“坦荡荡”的胸怀就像雨果所说的那样,比海洋和天空更宽广;“常戚戚”的胸怀则是小肚鸡肠、些小难容。胸怀的宽广源自心灵的纯正无瑕。只有心底无私,才能胸怀宽广。  相似文献   
7.
    
孙进冬 《天风》2006,(1):43-43
爱是恒久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4-8)。爱是基督徒所独有的启示,爱是圣灵所结的果子,爱不能被任何超然的恩赐所取代,但没有爱的恩赐是毫无价值的。爱是无私的,为他人着想的爱是出于顺服神的命令。“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可12:30-31)。这是上帝的旨意,你们爱神,也要爱人如己。“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这是耶稣的话,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爱人如己最简明的方法。你们如何爱自己,也用同样的心和方法去爱别人。立志去爱,就是要立下志向去爱别人,正如基督在十字架上显明的爱一样,用宝血赎回了我们这些干犯上帝的罪人,使我  相似文献   
8.
整个院子都安静下来之后,年轻人才突然想起死神老人与他的预约。年轻人感到纳闷:为什么从不失约的死神老人,这一次却失约了呢?  相似文献   
9.
戴震对儒家"仁"学进行了细致且系统的考辨。在戴震看来,"仁"合于"道",根于"人伦日用",合本体、准则、德性于一,表现为:形上之"生生"、人伦之"欲无私"与人伦之"遂欲通情";"生生"是"欲无私"与"遂欲通情"的形上根基、"欲无私"与"遂欲通情"表现且确证"生生""遂欲通情"又是"欲无私"的推己及人;由"生生"而"欲无私"再"遂欲达情"乃"归于必然,适完其自然",三者圆融一体。这在发扬原始儒家"生生"之仁的同时,实现了原始儒家以"仁"统贯诸德的初衷,并通过对欲、理、仁关系的厘清和爱人、忠恕的新诠完成其对宋儒之仁的批判与孔孟之仁的超越,从而还"欲"于"仁",将伦理根植于生活,倡导了一种事实与价值合一、德性与幸福一致的伦理生活,开启儒家"仁"学一代新风。  相似文献   
10.
水之思     
水之善,首先表现为无私、忘我。利万物而不争,养生命而不傲。春风化雨,挥洒于天地之间,水才是真正的生命之源。水哺育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滋润了干渴枯燥的夏天,创造了硕果累累的秋天,美丽了沉静淡然的冬天。即使是脸盆里的肥皂泡,也能为劳动者洗去脸上的灰尘;即使是宴席间的一杯薄酒,也能为天才的作家催生多彩的梦想;是茶,为润人的咽喉解人的干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