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很多学者在研究明末佛教之时,都以为憨山德清与雪浪洪恩的授业恩师"无极和尚",即为憨山所作《住京都吉祥院无极信禅师道行法原碑记》中的无极明信禅师,却忽略了憨山亦尊称其师为"守愚大和尚"、"守愚先师"这一细节。清代弘方法师所作《贤首宗乘》一书,较为详细地记载了华严宗雪浪洪恩一系的法脉传承,其中明确记载憨山与雪浪之师为"第二十五世无极悟勤法师",守愚为其字。凭借这一新材料,并结合其他相关材料,对憨山与雪浪之师"无极和尚"作以考辨。  相似文献   
2.
刘聪 《管子学刊》2008,(3):71-75
《太极图说》与道教的关系是周敦颐思想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太极图说》的内在理路,可以发现《太极图说》表达的是“时间在先”的宇宙生成意,其首句应为“自无极而生太极”。结合周敦颐在《咏阴仙丹诀诗》中自述其与宋初道士陈抟思想的关系,能够看出《太极图说》的“自无极而生太极”是直接源自于道教的宇宙生成理论。当朱熹面对《太极图说》的三个不同传本,为调和《太极图说》与其自身思想的关系,他选择了“无极而太极”作为《图说》的首句,进而否定了《图说》的道教渊源。  相似文献   
3.
杨燕 《中国道教》2015,(2):34-36
<正>韩国大巡真理会土城道场位于形似太极图的金刚山麓。道场整体建筑风格类似中国传统建筑,又多有创造。在色彩上以红、蓝、黄三色为基调,象征忠贞、节烈;道场壁画细腻传神,以长生、安乐、得道为主题,吸收了儒、释、道内涵;神像布置既有鲜明的韩国特色,又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陈鼓应 《哲学研究》2012,(2):28-37,128
<正>一、前言周敦颐继承了隋唐五代以来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开阔学风。从他的人生历程来看,他既有儒家入仕传统的一面,也有由庄子所开启的文人传统的一面。①作为一位由士入仕的儒者,周敦颐支持范仲淹  相似文献   
5.
韩国朝鲜时期(1392-1910),是儒学非常兴盛的时代,五百年间,名儒辈出。此间有过几次关于儒学理论的大辩论,"无极太极"之辩就是这时期性理学史上第一次论辩。这次论辩从本体及工夫两个方面,对"无极太极"应如何规定,及如何方能体会、掌握之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辩论,突显了韩国性理学的特色。它对后来韩国性理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华简《命训》篇论述了“大命有常,小命日成”和“司德司义”“赐之福”“降之祸”的天命观,此与墨家的天志、明鬼、非命等思想多有相似之处。这两者皆是对西周以来道德本位的天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除了揭示道德与非命之间的关系外,清华简《命训》还强调“道天莫如无极”以树立天的权威,并通过“明王”来“道天正人”。在这一点上,墨家思想与其存在较大不同,这体现出两者对西周天命观念的不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朱熹是首位极力表彰周敦颐《太极图》的学者,提出《太极图》乃是周氏学说之纲领。之所以得出这一论断,除了朱熹所说明的客观理由外,他欲为其心性学说探索宇宙形上学的根据,实现天道性命的贯通,则是其推重《太极图》的主观动因。通过对《太极图》意蕴的阐释,朱熹精妙地表达了他的太极阴阳学说,从"天命流行"和"神妙万物"的角度阐发了太极阴阳不离不杂的关系,建构起一体二分的理气观,集前贤之大成。在朱熹看来,太极阴阳之妙正是周、程授受之秘,而周、程是儒家道统的接续者,于是这就引出了以太极之妙为主旨、以伏羲为起始的大易道统论,并将《尚书》"十六字心传"涵摄其中。  相似文献   
8.
郑熊 《孔子研究》2012,(1):53-60
作为理学的开创者,周敦颐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贡献突出表现在理学本体论的建构上。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以"无极"为本体,体现出对道家思想的吸收;后来经过反思,在《通书》中抛弃了"无极"本体而建构了"诚"本体。从"无极"到"诚"的本体之演变过程,同时也是周敦颐思想走向成熟和对《周易》、《中庸》进行诠释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老子提出"道"是宇宙的本体,因"道可道,非常道",为描述"道",老子又提出"无""无极"的概念。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认为无极生太极,但朱熹为建立理学思想体系的需要,将无极与太极改造成相互说明的关系。在科学昌明的时代,面对现代宇宙论的发展,综合研究中国哲学的本体思想,发现:朱熹的无极太极之说对现代宇宙论的本体思想无融通之处。然而无极生太极、道生一的宇宙创生及演化思想,为探索宇宙的本体及宇宙的演化提供了新的思维维度,为现代宇宙论的发展形成了不可或缺的哲学背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上下两部分。上篇考察周敦颐《太极图说》和《通书》的流传情况 ,以及历来对两书关系的争议。下篇论述周敦颐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认为周敦颐之所以能成为理学开山之一 ,主要表现在他努力尝试从本体论角度建立儒学的宇宙论和心性论 ,使儒学能够开始真正从本体论层面上回应来自佛道二教的挑战 ,并且为宋明理学初步提供宇宙本体和道德本体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