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论民族文化无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无意识无意识结构中的一个层次,介于本能无意识和集体文化无意识之间,它是在民族集体历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是民族文化影响和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果。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特殊的之化,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形成每个民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无意识。其具体形成途径有三条:适应、文化压抑和文化赞许、以及习惯。  相似文献   
2.
宁晓萌 《哲学动态》2022,(8):107-116
在梅洛-庞蒂中后期哲学对其早期哲学概念及架构的修正和充实中,关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的讨论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通过对照“感知意识”“无意识”等概念与“智性意识”概念间的差异,梅洛-庞蒂揭示出“无意识”作为一种间接的、反面的意识,具有沉默的、含混的以及实存论的特征。在对无意识活动自身表达的考察中,他看到了一种既不破坏无意识自身特性,又能够让无意识活动的意义呈现出来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即以精神分析治疗中的谈话为典型的话语的表达,这种表达以象征、偏离字面意义和沉默为特征,在其运行中包含着治疗与改变的要求,因而具有实存论的意义而非仅仅停留在语词含义之中。这种表达所揭示出的与他人相互地且为了彼此地存在的关系,为其后期哲学中的交互主体性问题、交织的存在论提供了模型,实在地影响着其后期哲学的核心概念及理论框架。可以说,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作为一种“他者”,已经参与到梅洛-庞蒂后期哲学的构造中。  相似文献   
3.
白雪莹 《美与时代》2015,(3):100-102
在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带来的心灵体验,深泽直人就是这样一位能给受众带来精神满足的产品设计师。他首创"无意识设计"这一设计理念,并通过这一理念运用极简主义设计原则创造出了很多功能性极强的产品,更多地体现了极强的功能性美学。深泽直人使我们重新审视设计,思考生活,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他为大众的生活带来的无限趣味和惊喜。他的设计理念也极具现实教育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101名大学生为被试,用掩蔽刺激启动无意识情绪,探讨无意识情绪对建议接受程度的影响,并分析自信度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相较于中性情绪,无意识正性情绪或无意识负性情绪会使个体更倾向于采纳他人建议,且无意识负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2)个体的自信度水平在情绪和建议接受度之间具有调节作用;(3)在接受建议后,无意识负性情绪和无意识正性情绪组个体的自信度提升量高于中性情绪组,且无意识负性情绪组提高更多.  相似文献   
5.
郭秀艳 《心理科学》2002,25(5):535-537,534
本研究以探索记忆中意识和无意识贡献大小为目的,采用年龄和材料两个自变量,年龄分中青年和老年两组,被试均为23人,材料分文字和非文字两种。实验通过PDP的包含和排除测验计算意识和无意识的贡献大小。结果发现:(1)意识在不同年龄和不同材料的记忆中所起作用的差异极为显著;(2)无意识在文字材料的记忆中所起作用的差异极为显著;(3)无意识在非文字材料和不同年龄的记忆中所起的作用的差异均不显著。由此推论,老年人记忆中无意识贡献并未下降。这似说明,老年人内隐记忆并未老化。  相似文献   
6.
创造活动酝酿期的心理加工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莱士(Wallas)在研究了大量作家和自然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的过程后,于1945年提出创造过程四阶段说。华莱士对准备期(Preparation stage)、明朗期(Illumination stage)、验证期(Verification stage)等其它三个阶段的心理机制都有十分明析的论述,唯独对酝酿期(Incubation stage)的描述较为模型。本文试图对创造活动酝酿期的心理加工机制作初步探讨,力图补充华莱士的创造四阶段说,为揭示创造的心理加工机制发表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7.
“癫狂”是一种无意识状态,它是诸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渴望或者说是不可缺少的一种非技术性的精神力量.把艺术创作和无意识的“癫狂”联系起来,并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事情,把艺术家和“疯子”等同起来亦不值得大惊小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艺术创作时的“癫狂”心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在诸多艺术家身上找到令人确信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的整合研究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林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810-816
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代表了人类学习与记忆的无意识机制,它们打开了理解人类无意识奥妙的大门。从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的诞生与实验室发展来看,二者似乎长期以来处在相对独立的位置。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走向整合已经成为不可抑制的趋向。该文旨在结合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的定义、经验类似性、理论框架和实验研究等方面的证据,论述它们的整合必要以及已有的整合途径,促进研究对学习和记忆的无意识过程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9.
张奇勇  卢家楣  闫志英  陈成辉 《心理学报》2016,48(11):1423-1433
原始性情绪感染理论认为, 情绪感染是一个“情绪觉察-无意识模仿-生理反馈-情绪体验”的过程, 情绪感染是一个由生理诱发情绪的过程。早在1884年, 詹姆士和兰格就提出了情绪外周学说, 同样描述了从身体变化到情绪变化的关系路径, 但没有描述从刺激事件到外周身体变化的发生机制。对情绪感染的发生机制的研究能揭示这一“自下而上”的情绪产生机制。研究选取有效大学生被试62名, 参与下列研究:(1) 在眼动实验中使用情绪图片作为感官情绪信息, 以考察觉察者的情绪觉察水平。(2) 在生物反馈实验中, 使用仿真课堂教学视频作为感官情绪信息, 以考察觉察者的无意识模仿水平和生理反馈水平。使用路径分析证实了情绪感染的路径机制, 在真实情境的诱发下, 这种通过生理唤醒而诱发情绪的机制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智障学生与正常学生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郝兴昌  佟丽君 《心理科学》2005,28(5):1060-1063
本实验以探索智障学生与正常学生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发展特点为目的。采用2(材料类型:图片、汉语双字词)×2(贡献来源:外显记忆、内隐记忆)×2(被试类型:智障学生、正常学生)×2(年龄:低年级、高年级)的四因素混合设计,通过加工分离程序(PDP,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的包含和排除测验,计算意识和无意识的贡献大小。结果表明,⑴材料类型主效应极其显著;⑵贡献来源的主效应极其显著;⑶年龄效应不显著;⑷被试效应不显著;本研究结论可对智障学生的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