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罗王子慈藏驻锡之地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藏,本金氏,辰韩(新罗)真骨苏判(三级爵位)茂林之子,大唐贞观十年(636)受敕,与门人僧实等10余人西行人唐,先谒山西五台山殊院,得梵偈,受袈裟舍利。再入长安,得太宗皇帝慰抚,安置胜光寺别院。因宠赐频厚,藏嫌其繁,  相似文献   
2.
三、中国唯识学在朝鲜半岛传播概况 由于中国的唯识宗内部曾经形成慈恩、西明两个法系,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传播于朝鲜半岛的唯识学亦有其侧重点。简而言之,在统一新罗时代所传所弘者主要是西明系学说,高丽王朝及其后所传所弘始确立玄奘、慈恩法系为正宗。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三国遗事》中与新罗五台山信仰相关的内容,发现在新罗的五台山信仰,从慈藏传入到宝川,最终将其体系化的百年历程中,呈现出一些与中国五台山信仰不同的特点。新罗的五台山信仰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包容性和圆融性。  相似文献   
4.
傅勤家《中国道教史》中,在论及道教在海外的传播时,曾谈到道教在朝鲜的传播情况,但其介绍十分简略。由于历史、地理的因素,道教在朝鲜曾广为传播,产生很大影响。了解道教在朝鲜的传播情况,对于中国道教界及道教史研究,亦不无裨益,故特撰此文,以作介绍。  相似文献   
5.
孙钢 《中国道教》2011,(1):24-27,46
一、崔致远与《桂苑笔耕集》崔致远,字海夫,号孤云,朝鲜新罗王朝末期时人,生于857年(新罗宪安王元年,唐宣宗大中十一年),约卒于924年。他是其民族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文学之祖"之称。李氏朝鲜国湖南观察使洪奭周在其《校印桂苑笔耕集序》中写道  相似文献   
6.
王康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84-85
唐代新罗僧人地藏的神化、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的确立和地藏王菩萨文化的形成,意味着地藏王菩萨信仰的本土化、人间化和中国化进程不断深入。地藏王菩萨信仰的构建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对新时代进一步推进佛教中国化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白铉 《宗教学研究》2004,1(4):107-110
中国道家思想,尤其是庄子思想中多有与神仙家同源的思想,这就是源于古代东夷族的巫教思想演变来的舞袖飞扬而飞升天空的仙人思想,也就是神明思想.本文以<庄子>为中心考察神明概念及其内涵,并探究神明思想的渊源与古代韩国仙家思想之产生过程,以及新罗传统之成立过程.  相似文献   
8.
普正 《法音》2002,(5):29-34
海印寺在新罗时期是华严宗十大道场之一,现为曹溪宗五大丛林、三大寺、三十一座禅教大本山之一。因寺内保存有高丽大藏经版,即所谓的“八万大藏经”,因而被尊为法宝宗刹。寺内目前有五百多位僧人,是拥有禅院、律院、讲院的海东名刹,并被联合国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海印寺的名称和创建缘起海印寺位于韩国庆尚南道陕川郡伽耶山,亦名牛头山,是新罗时期高僧义湘大师的弟子顺应和理贞二位法师,为弘扬华严宗而于公元802年创建的道场。华严宗的根本经典是《华严经》。在《华严经》“贤首菩萨品”中有“海印三昧”之名。海印三昧又叫…  相似文献   
9.
朴现圭韩国 《法音》2006,(7):23-28,29,30
一、绪论韩中两国的佛教交流在悠久历史中,随着两国僧人间的相互访问、求法活动的展开、佛教经典的传递等活动得以实现全方面蓬勃的发展。现今,在中国留有众多与韩国佛教有关联的遗址。例如供奉着成为地藏菩萨化身的新罗金乔觉的等身佛的佛教圣地九华山,建有新罗圆测浮屠塔的西安兴教寺,新罗张保皋所建的石岛法华寺,高丽天台宗第16代祖师义通最后活跃及逝世的地方宁波阿育王寺,寄放着高丽义天的佛典的杭州高丽寺,高丽慧月补修石经的北京房山石经山,朝鲜郑同所建的香山洪光寺等。金陵刻经处是清同治五年(1866),由杨仁山(1873—1911)等人创立…  相似文献   
10.
徐文明 《法音》2020,(1):53-56
西堂智藏为马祖道一最重要的门人之一,在中国禅宗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他有不少新罗门人,法流东国,化及海外,对于中国禅宗的对外传播和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贡献很大。智藏生卒年学术界尚有争论。本文指出其生卒当以唐技《龚公山西堂敕谥大觉禅师重建大宝光塔碑铭》为准,并依据其新罗门人寂忍慧彻之碑文对此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