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是一名山区农村的孩子,家境贫寒。父母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为此节衣缩食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学堂。他学习很用功,成绩也不俗。尤其是朗诵方面,从小学就表现出良好的禀赋,初中语文课上他常常领读,被师生们称为小播音员。其实他心底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能成为一名播音员。初中毕业,他实在不忍再看到父母为供他们姐弟上学所付出常人难以承受的压力,放弃了上高中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2月16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清华大学新学堂召开"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暨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引证报告发布会"。发布会公布了"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遴选结果名单。《心理科学进展》荣获"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成为全国符合遴选条件的1238种人文社科期刊中排名前5%的期刊。  相似文献   
3.
俄国传教团在华办学经历了近百年历史。从1822年至19世纪末,传教团仅限于在北京城及周边农村开立学堂,招收对象主要是雅克萨战役俄俘后裔和贫苦家庭子弟。庚子之变之后,为扩大在中国的宗教影响,进而达到文化侵略的目的,传教团开始将办学范围扩展至直隶、河南、湖北、江西、江苏及浙江等省。然而受各种条件制约,俄人所办学堂大多规模偏小,存在时间不长,在人才培养上也少有建树。  相似文献   
4.
陈虬创立的利济医学堂是我国第一所中医专门学校,在中国近代史上拥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介绍了陈虬的生平、政治思想及医学思想、利济医学堂的历史及沿革;简述利济医学堂创立与陈虬所在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永嘉学派"学以致用"的文化学术渊源及其自身年轻时患疾不第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于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各种新式武器也频频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它们如“八仙过海”,各有神通。  相似文献   
6.
武延康 《法音》2005,(2):18-22
1898年“戊戌变法”前夕,湖广总督张之洞(1837—1909)著《劝学篇》上奏朝廷,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提议为推进初等教育,解决教育经费之不足.将全国佛教寺院与道观的大部分改为学堂。此即著名的“庙产兴学”运动。“庙产兴学”的政策,对外是为了对付西方列强和日本的压力,以图挽回江河日下的政局;对内是为了调和新旧思想,改造旧有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佛教兴学之缘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松涛 《法音》2008,(2):34-38
清季佛门萎靡不振,在外且有庙产兴学压力。高僧大德试图改变旧有僧伽教育模式,仿效教外开办新式学堂来造就人才,扩大影响以培养慧命。不少佛教学务公所(1906年改名僧教育会)因缘而起,发挥组织作用,为后来全国性佛教团体的产生奠定  相似文献   
8.
1882年来华英国传教士苏慧廉在温州传教的同时兴办新式学堂、医院,尤其是苏氏所办的艺文学堂开温州新学之先,对温州教育的近代化起到了示范、普及和启蒙的作用。但温州地方史志等关于艺文学堂办学情况及其影响力的资料甚少。本文根据新发现的苏慧廉相关档案史料,详细阐述当年艺文学堂的办学情况和社会影响力以及对近代温州教育的影响。 端木敏静,女,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研究生,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讲师。  相似文献   
9.
左宗棠特别科技人才,通过洋务运动开始了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科技人才的历程,从最初创办福州船政局,兴办新式教育;刊发书籍,传播学术;到任用、提拔和培养大批近代科技人才和军事人才。在这些兴办洋务的实践中,他认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能自行掌握,灵活运用,以免因过分依靠外国人而反受其牵制,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达到“自强”和“求富”的目的。所以左宗棠的教育理念和有益尝试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生之初,原本不是读书的料,然而家人又怕我连写信、打算盘都不行,就让我在村学里读私塾。私塾里对学童体罚,是有传统依据的,所谓“上论、下论,头打生疼”,“上孟、下孟,头打窟洞”(村学里的《论语》与《孟子》读本,各分为上下两册,简称为《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我竟然《上论》没念完,就经受不住考验,转而进了严禁体罚的新式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