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汪磊 《美与时代》2013,(5):25-26
21世纪的今天,媒介系统在各种设计变革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各种媒介的交融和变革,使人们更加能驾驭事物的表现形式。各种媒介的表现形式,无论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的涵韵,还是从自身的表现到创造力的释放,无不显现了材料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所呈现的新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设计需要有新的媒介来灌注新的生机和形式。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素养教育传入中国近20年的时候,应该提出从美学的视角看待媒介素养教育问题。审美主义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强调人们在网络媒介环境中通过自我呵护与自我建构,从而提升自己的网络道德素养、加强自身的网络自我行为管理能力,使自己具备较高的视觉素养,具有适当调节控制在网络虚拟时空的情绪和情感,并建立自觉的网络文化批判反应意识,从而达到较高的媒介素养水平。这种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青少年认清媒介背后的权利意识,并以自己的方式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施加影响,克服单纯感官刺激的诱惑,以此改变自己,达到快乐、纯洁、智慧、美好、甚至不朽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马锴 《美与时代》2014,(2):106-106
“媒介及讯息”是传播学史上最为重要的观点之一,由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对研究媒介传播形式和信息接收途径有着深远影响。不论是在什么时代,新媒介的产生往往都会开创全新的传播行为,或是信息阅读模式,例如电视媒介的推广使用就极大地改变了纸媒时代受众接受讯息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相似文献   
5.
艺术媒介的应用性和拓展性与艺术发展的时代性互为逻辑,紧密相连。艺术通过观念得以表现,以物化的形式传达观念,其实践的根本就是使用物质媒介作为载体去呈现艺术价值,媒介对于艺术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当代新艺术媒介的出现以其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衍生发展为当代中国画艺术形态的转变、艺术语言的突破以及艺术观念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探索思路和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了中国画在当代物质媒介形态下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500名青少年手机拥有者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青少年新媒介依赖(包括网络和手机依赖)的特点,并探讨父母因素和抵制效能感对青少年新媒介依赖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40%的青少年至少存在边缘网络成瘾行为,19.8%的青少年为手机依赖者。青少年网络成瘾和手机依赖这两种新媒介依赖行为间具有显著的关联性,46.4%的青少年存在至少一种新媒介依赖行为。(2)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与其抵制效能感、父母行为/态度及父母行为监控显著相关。青少年抵制效能感在父母行为/态度与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在父母行为监控与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研究结果对提高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预防干预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文赫 《美与时代》2014,(11):135-135
伴随着网络自制剧的发展,多家网络公司都推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自制剧。例如,土豆网的网络自制剧《欢迎爱光临》、酷6网的《新生活大爆炸》、优酷网推出的《11度青春》、《泡芙小姐》等等。  相似文献   
8.
《特别响,非常近》是一部反映"9.11"事件后纽约民众如何深受心理创伤的折磨并努力走出阴影的小说,作者乔纳森·萨弗兰·弗尔打破传统的写作模式,在文本中加入照片、符号、图形、留白等语言以外的媒介;与此同时,人物的叙述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运用了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