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诗意栖居的核心内涵是人对诗性生存的追求,即人努力超越现实生存的不足而实现一种诗意的生存,实现对爱、对美、对自由等目标的追求。对诗意栖居的追求贯穿于西方艺术文化发展的始终。当今中国有不少艺术文化作品片面追求现实生存和现实功利,忘情于平庸、欲望而放逐生命的诗性。这样的艺术文化有悖于艺术的存在意义,无法实现人的完满与自由,悖离了人类追求诗性生存的高贵本性。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1,(10)
中国自唐宋以来,禅宗流行后,文艺作品普遍受到其影响。例如;唐代高僧寒山、拾得,文学家王维;宋代苏东坡、王安石;清代高僧八指头陀(寄禅)、破山、竹禅。近代高僧太虚、弘一;文艺界丰子恺、张大千、齐白石等。他们的诗词、书法、  相似文献   
3.
用“延伸思维”来创作一些带有喜剧色彩的文艺作品.不仅可以深化主题.而且能够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喜剧效果。就像导游带着我们参观一座大宅院.一层院子一层院子地参观,走到最后,已经到了围墙的墙根,再也无路可走了.聪明的导游却透过围墙上的“花窗”,让我们看到了墙外的风景.使我们在参观结束时,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愉悦。  相似文献   
4.
正生活中有美,只要留心观察,许多美好的人和事就在我们身边。扎根于生活的文艺家善于观察,他们眼中有美,心中有美,笔下也有美,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具有审美价值,能用真、善、美的东西去打动人,感染人,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样的佳作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要求,能起到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审丑"是现代美学研究范畴内备受热议的话题,"审丑"也成为了一种时下流行的大众文化现象。"丑"作为"美"的对立面,在日常生活中,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在传统的文艺作品中,"丑"也一直以美的附庸物及被批判和讨伐的角色存在。然而在现代艺术作品中,"丑"逐渐成为文艺创作中的主角,大有颠覆"美"的统治地位之势。  相似文献   
6.
释大岳 《法音》2010,(1):29-32,33,34
明真上人是近现代佛教史上的佛学家、佛教教育家,南岳衡山一代高僧。从1923年起,他在南岳学佛、修行、教学、写作达30年,留下了大量的理论文章和文艺作品(因多用笔名而很难收集),培养了大批学生。上世纪5O年代中期,他到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学院工作,直到圆寂。生前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上世纪8O年代中期,他回湘主持成立了湖南省佛教协会,任第一任会长,同时兼任长沙市佛教协会会长。他一生笔耕不辍,潜心研究唯识,参究禅宗,特别是善于将佛法融于生活,启发学人。他一直把南岳当作第二故乡,30余年联系密切。2009年是"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7O周年,也是明真上人圆寂20周年,为缅怀他的卓越贡献和无上功德,本刊特刊发明真上人的弟子与学生大岳法师的回忆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在高校中实施艺术教育,旨在提高全民的审美水平和精神素质。本文通过剖析社会现象和一些艺术作品,目的是让健康的艺术进入校园,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审美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